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在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张星星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从918日正式开幕,经过两天紧张而热烈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就要结束了。刚才三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组讨论的情况,概括了他们的收获和体会,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本次会议的成果。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我在这里就本届学术年会的基本情况和参会论文及讨论情况作一个总结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逐步兴起,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而同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历史学科。本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就是要比较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一下这一学科形成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中存在分歧或争论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以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更好地加强国史学科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更好地纠正在国史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言论,更好地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这一重要的学术阵地和意识形态阵地。在本届年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同志致开幕词,从学术方面和政治方面深刻阐明了开好本届年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为着深化对国史研究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也为了反驳各种歪曲、丑化共和国历史的言论,发挥国史研究护国、资政、育人的功能,促进国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完善,很有必要将国史研究中的分歧与争论作一次系统梳理,将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一下总结。”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同志致欢迎词,介绍了延安的自然和历史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和未来的发展目标,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兼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同志,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国史学会顾问张全景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启华同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们开好本届年会和把握好国史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奎元院长强调指出,国史研究是学术工作,但同时又与现实政治密切联系,其方向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学术的得失,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用革命理想和信念统一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宗旨,尊重实践、追求真理、反对各种教条主义,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更加注重思想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共和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不断把国史研究推向深入。

  根据年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的推荐和大会组委会的安排,有12位学者就本人的参会论文作了大会发言,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全体会议代表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三个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阐述了各自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体会,并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会议间隙和会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国史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引起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分歧与争论,有些需要我们通过深化研究和学术争鸣加以解决,而有些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用貌似客观而实则混淆时空、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事实,别有用心地歪曲和丑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错误观点和言论,则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学术鉴别力,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和批驳。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本届学术年会的论文选题,基本覆盖了国史研究中存在分歧与争论的主要领域,许多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通过参会代表系统深入的研究和会议期间的讨论交流,使大家对国史研究中的重大分歧与争论及其实质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在国史研究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的自觉性,必将对加强国史学科建设,推动国史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

  入选本届年会的论文共计61篇,贯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各个时期,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纵览了20多年来国史研究的主要成果,特别是比较系统和深刻地分析了涉及国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我想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本届年会论文作一概括和总结。

  第一,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史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共和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立起了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部分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制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逐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这些重大问题,构成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我们进行国史研究所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的。离开了这些基本观点,模糊了这些基本认识,动摇了这些基本立场,就不可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本届年会的论文中,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齐德学的《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中央文献研究室赵士刚的《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原因研究述评》,中央党史研究室陈夕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研究述评》,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的《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研究述评》,钟瑛的《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王丹莉的《统购统销研究述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石建国、武力的《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江苏社科院叶扬兵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研究所冷兆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述评》,夏杏珍的《“双百”方针研究述评》,曹守亮的《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研究述评》,中央文献研究室刘智、王为衡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研究述评》,张素华的《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研究述评》,当代中国研究所李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述评》,中央党史研究室刘荣刚的《新中国三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研究述评》,湖南师范大学莫志斌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研究述评》,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张蒙、杨文利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述评》,石善涛的《邦交正常化前的中日民间外交研究述评》,王巧荣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研究述评》,叶张瑜的《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研究述评》等,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国史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总结了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文章还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批评了一些错误观点。大家在讨论中对当代中国研究所郑珺的《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认为国史研究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国史学理论的系统研究,这对学科地位的确立、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国史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