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 2011-10-19    作者:王炳林    来源: 2010-10-1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对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共产党人艰辛的探索和重大的创新。这条道路的每一步发展,关键时期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前提的,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结果。正确把握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正确性和开创性,对于更加坚定地走这条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

  解放思想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其本身具有独特的理论品质。正是这些理论特质,才使解放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才使解放思想成为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首先,解放思想是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扫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各种障碍的重要武器。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无论是思想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还是思想认识超越于客观实际,都会因主观与客观的背离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际的思想认识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并逐渐演变成一种顽固的习惯势力。如果置客观实际于不顾,任由这些僵化的思想观念支配实践活动,则势必会加深主观与客观的脱节程度,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尖锐矛盾和冲突。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变革,勇于创新,努力消除这些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就是强调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批判和变革那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腐观念和落后思想,确保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前进一步都是思想观念上深刻变革的结果。例如邓小平首倡的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就是对僵化思想观念的一种突破。传统思想观念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以此为理由反对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和言论还有很多。如果不突破这些思想观念的禁锢,中国的改革进程就难以继续推进。针对各种落后和僵化的思想和理论困惑,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强调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并无必然联系,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些科学论断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僵化的思想观念的重大突破,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其次,解放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是一种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的状态;是始终保持蓬勃活力,能在探索中融入新思想和新观点的状态;是在打破思想束缚的同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一种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敢想、敢闯、敢拼、敢干的勇气。解放思想就是要有这样一股敢于追求真理、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并非易事,解放思想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思想禁锢,必然触及某些“权威”和“禁区”,有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所有这些都需要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勇气。许多创新性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在其最初提出的时候却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和争论的。例如,在今天看来,如同市场经济一样,股份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它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使用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但在当时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时,各方面的舆论影响、压力和阻力还是非常大的。还有诸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有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社会主义需要纯而又纯的公有制。面对各种压力和干扰,我们格外需要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状态,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