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从中非关系50年的发展看当前对非工作在中国外交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李群英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但双方的友好交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公元9、10世纪中国的唐、宋时期。15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三次到达非洲东海岸,比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还早六七十年。然而在之后漫长的年代里,中国和非洲大陆却相互隔绝。造成这种隔绝的不是高山、大洋,而是西方殖民者的统治。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状况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从周恩来总理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精神后,中国同获得民族独立的非洲新兴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交往。50余年间,中国多位国家主席、总理访问过非洲,同时,近50个非洲国家的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分别对中国进行了约200次的访问。频繁的高层互访,增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合作,使双方的友谊更加牢固。截至目前,非洲53个国家中已有49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50多年来,我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非友谊缔造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非洲只有埃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等几个独立国家,再加上建国初,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政策,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与非洲国家关系几无进展。

  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37岁的纳赛尔和57岁的周恩来相识。随后在万隆会议前后的十多天时间里,纳赛尔与周恩来已经成为“亲爱的朋友”(纳赛尔语)。1956年5月30日,中埃建交。埃及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中国坚决支持埃及政府的正义斗争。毛泽东在1956年9月17日对埃及首任驻华大使说,埃及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全中国人民都支持你们,你们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能力所及,一定帮助。《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49页。

  中国全力支持埃及的正义斗争,这在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摩洛哥、苏丹与中国建交。与此同时,“黑”非洲正在觉醒,1957年和1958年,加纳和几内亚先后独立,拉开了非洲独立高潮的序幕。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纷纷电贺和承认非洲独立国家,旋即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1958年10月,几内亚宣布独立后,中国立即致电祝贺,承认这一新独立国家,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于1959年正式建交。几内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此后,中国又同这一地区的加纳、马里、阿尔及利亚、索马里、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等15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3~1965年,周恩来总理还三次出访非洲,提出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非洲各国人民。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