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丁明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胡耀邦指出:“我们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同我们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的国际义务是一致的”,“中国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页。这是党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深刻分析和判断之后,关于外交战略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具体讲,就是从“一条线”战略,改变为独立自主的外交。从这时开始,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迎来了外交上的新局面。

  中国的外交战略为什么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这一重大调整?此后的外交实践又如何检验了这一调整?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回顾和分析,对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作一探讨。

  一、正常化的序曲

  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时间上讲,许多人把它归结为整整十年。也就是说,从1979年10月中苏两国关于国家关系(副部长级)的第一轮谈判算起,至1989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戈尔巴乔夫止。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多集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研究成果似不多见,其中涉及1979年谈判的成果更少,注意力多集中在1982年以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1979年谈判严格讲只是双方副部长级的一次接触,并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而且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原定次年春天举行的第二轮谈判也被迫中断,直至1982年才恢复。二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出现重大变化,仍然执行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条线”战略,即联合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共同对付苏联的霸权主义。可是,当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对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进行观察时,便可发现1979年谈判是这个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准确地讲,应该称作序曲。两国代表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即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坐下来谈判,这件事情本身就远远超出了它的结果,并对后来两国关系的解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中苏关系正常化,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这次谈判入手。

  1979年初,中苏关系仍处于“冷冻”的状态。从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的会晤之后,整整十年间,中苏两国高级领导人没有任何正式的接触。应该说两国关系已经降到了建交以来的最谷底。虽然在此期间出现过一些变化,如1970年双方互派大使,改变了长期以来两国外交关系仅是代办级的不正常局面;再如1977年中国外长黄华到苏联驻华使馆参加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是1969年以来中国高级官员首次出席苏方的纪念活动。但是,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并未发生大的改变。其原因一是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中国不能不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再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界陈兵百万,构成了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因此,两国之间虽有火车相通、飞机相连,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政治、经济、商贸还是文化、艺术、体育,都鲜有往来。许多老列车员回忆说,那时北京至莫斯科对开的火车基本上都是空车,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人来货往的热闹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当我们谈到1979年谈判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这一年,尽管中苏关系非常冷淡,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了两国领导人面前,这就是如何处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于1950年2月14日签字,4月11日生效,有效期为30年。如果在期满前一年缔约的任何一方不提出终止该条约,则条约将延期5年。也就是说,关于条约的废留,双方至迟要在1979年4月11日前做出决定。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陈云研究述评
    2. 20世纪80年代“第三梯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3. 再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论析
    5. 再论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的气候外交战略
    7. 冷战后的中国外交变迁:西方学术界的研究
    8. 肖刚等:浅析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观念”
    9. 外交战略思考走向“清晰”
    10. 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