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四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
张树华:国际视野下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优势与理论总结
发布时间: 2022-11-22    作者:张树华    来源:第四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 2019-09-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际视野下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优势与理论总结—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Experience Advantages and Summary of Theories for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under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 Celeb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张树华(Zhang Shuhua)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海外中国学”优势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2002年起担任院级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2004年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编写组主要专家。莫斯科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编委,《政治学研究》杂志编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杂志编委,俄罗斯科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杂志国际编委,《莫斯科大学学报·政治学》编委。学科专业与研究专长: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政治、世界政治、比较政治学;苏联及当代俄罗斯问题;民主化问题、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及文章等近500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近30部。5项科研成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篇研究报告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民主、秩序、效能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治建设以提高政治发展力为宗旨,实现了全面的、真实的、有效的人民民主。中国持续、稳定的政治发展实现了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指标的协调性和全面性的增长,大大提高了政治发展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冲破了西方固有的“民主—专制”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和双重标准,抵制住了西方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的文化霸权的侵扰,破除了“民主激进主义”和“民主原教旨主义”的干扰,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的发展视野,顺应人民的意愿,开辟了独具特色而卓有成效的政治发展道路,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展示着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魅力。

  一、新中国70年政治发展的逻辑与原则

  (一)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开创性与独创性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基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指引了当代中国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有其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没有盲目照搬他国政治模式,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坚持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的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国家政治发展的战略将国家振兴与人民民主相结合,面对建国之后贫穷落后的国情,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为目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活力,既实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又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统一。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同奠定了政治民主的根基,实现了“多数人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后,按照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党领导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为社会民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社会民主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的平等,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集体生存权和集体发展权)。新中国成立之后前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政治发展不仅更加注重国家能力建设,而且注重在实现集体权利的基础之上保障并渐进有序地扩大个人权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特别是30年前,苏联为首的许多国家在“冷战”的政治对抗中失败后,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易辙。中国没有重蹈苏东剧变、亡党亡国的覆辙,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而且始终保持着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势头。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或碰壁或搁浅,国际上不少国家面临着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未来,中国波澜不惊的应对和表现显得尤为突出,中国经济愈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经济上的成就不是孤立的,中国奇迹的基石在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相互促进。中国稳定的政局和政治治理形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经验原则丰富着世界政治面貌,丰富了人类发展的内涵和理念,无疑将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奇迹”的政治表彰和政治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冲破了西方所谓“自由、民主、人权”口号的攻击与围堵,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政治发展要走自己的路,彰显了集发扬民主、保持稳定、保证效能于一体的全面政治发展的思想价值,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起始于带领中国人民挽救国家危亡、实现人民解放的爱国主义伟大事业,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部历史过程。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体现在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作为的各个方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共同期盼,承载了人民群众对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定信仰。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党的领导的首要问题是政治领导,即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的领导。坚强的政治领导是国家政权和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导核心,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人民在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指引下,依照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按照中央改革开放的历史性部署,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党的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把握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大局,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政治优势。思想领导体现为党的指导思想、思想路线和思想工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领导的伟大结晶。思想领导塑造了党的领导的灵魂、建构起党的领导的信仰体系,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服从和服务于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体现在以组织原则和组织路线把全党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同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组织领导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指向、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组织的先进性、政治领导力和思想感召力。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议行合一体制,建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础之上,符合中国的国情。议行合一体制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形式,是以代表制民主的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同于西方自由民主选举体制下的代议制民主。而这一制度差别,往往成为西方中心主义者攻击中国“不民主”“专制”的靶子。面对种种偏见和攻击,我们应该坚持“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中国政治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西方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仍保持稳步发展,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而近年来西方民主政治陷入泥潭,暴露出西式民主的结构性弊病—金钱政治、短视政治、失灵政体带来的“资本绑架权力、治理失灵、议而不决、缺乏长远政治战略与规划”等等。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模仿西式大规模自由竞争选举,不仅没能带来和平和稳定,反而撕裂了社会政治基础,导致了激进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地方帮派势力盛行,威胁国家主权安全,引发政治冲突,导致政治衰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一稳定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制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针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调配、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政治发展氛围,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避免因利益分裂、社会冲突消耗改革发展的认同与合力。

  (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和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人民民主始终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将人民民主与提高国家的政治发展力相结合,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是头等大事,党领导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是国家建设的根本宗旨和动力来源。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西方强势围堵的世情,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实现政治独立、经济自足、国家振兴是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艰难的历史时期,政治发展服从于国家建设的大局,主要战略就是实行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尽最大可能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集中民力民智建设新中国,进而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群众作为新中国的主人投身国家建设,在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国家发展为人民权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人民权利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得到彰显。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铺垫了道路,使国家关于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得以顺利实行。改革开放及其之后的国家发展方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战略指引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逐步进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社会权利在改革开放的建设热潮中,得以保障、丰富与有序完善。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并与经济改革、社会转型保持协调,追求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政治发展始终坚持民主、秩序、效率的相互统一。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阶层分化调整、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改革发展面临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格局转向。政治发展遵循“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既要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保持平衡,又要兼顾民主、秩序、效率的有机统一,更要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国道路的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政治发展的能力愈益关系到改革发展事业的成败、关涉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断提高政治发展力成为凝聚共识、抵御风险、推进发展、弘扬价值的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

  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质与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民主、秩序、效率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以提高政治发展力为宗旨,实现了全面的、真实的、有效的人民民主。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以持续、稳定的政治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实现了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指标的协调性和全面性的增长。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冲破了西方固有的“民主-专制”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和双重标准,抵制住了西方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的文化霸权的侵扰,破除了“民主激进主义”和“民主原教旨主义”的干扰,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开放的发展视野顺应人民的意愿,秉承全面、协调、包容的发展理念,开辟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政治进程中民主、秩序与效率三组要素的协调发展或最佳组合。政治发展包含三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变量和价值追求:民主(公平、权利、自由)、秩序(稳定、法治)、效率(效能、责任、廉洁)。民主、秩序和效率三组之间是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科学的政治发展观的本质含义是民主、秩序、效率三组价值要素的协调进步、相比增长和共同发展。

  民主切忌泛化、不能单兵突进、不能盲目移植。面对来自“西式民主”的压力和诱惑,应保持清醒头脑。政治发展是全局的、全方位的。多年来的国际政治实践表明,在政治发展战略上,一味地强调民主“急速推进”,并不能提高政治发展的能力和质量,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有些国家盲目移植西方民主制度,不仅没能解决发展问题,反而陷入政治权威溃散、经济停滞、战乱频发、种族矛盾加剧、社会混乱的困境。冷战结束近30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以“推广民主”为旗号的“街头政治”“广场民主”,乃至“颜色革命”等,不仅没有带来民族振兴,反而使国家陷入政治衰退的怪圈。

  当代中国政治以全面发展的格局统合民主、秩序、效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实现民主、秩序、效率等政治价值的有序发展。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和经验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稳定性体现在稳定的政治秩序、有序的政治参与、法治与民主并行、有效的国家治理能力等几个方面。稳定的政治秩序是当代中国得以进行一切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在政治制度稳固、可调适的基础之上,既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又促进政治制度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得以完善。法治与民主并行,意味着将政治发展的价值要素—民主与秩序相融合、相平衡,使人民群众公平、自由、发展的权利得以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并致力于权力监督、遏制腐败。有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体现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既能够抵御环境的挑战、冲击,有制度韧性,能够吸纳意见诉求,又能够实施高质量、见成效的政治管理,还能够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发展性。谋求发展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意味着政治发展与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单兵突进,也不能庸俗化和简单化,演绎成类似西方选举政治一样的“短视政治”。政治发展不仅致力于政治领域的各项发展目标,而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大局。

  (3)持续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总体事业的部署而连续进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到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一方面始终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发展大局的指导下,政治发展也有自身的战略、规划、步骤,依照规划逐步展开,是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政治发展犹如单行道,几乎容不得出错。经济改革不能贪大求洋,需要精耕细作和“摸着石头过河”,同样,政治改革也不得急功近利和激进冒进。尤其是中国还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还未完成国家统一大业,还面临着民族分离和领土完整的种种威胁和挑战。

  (4)协调性。协调性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发展价值目标(民主、秩序、效率)的协调与平衡,另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协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注重民主、秩序、效率的协调与均衡,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进而调整价值目标的侧重点,而不是仅仅追求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价值要素。同时,政治发展注重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相互促进,并致力于带动社会、文化、人的和谐发展。

  (5)包容性。提倡“包容性”,绝不意味着拒绝一般意义上的民主,而是以全面政治发展的理念带动民主的进步,通过政治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为经济提供政治保障,带动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社会和谐。拒绝对“民主、自由、人权”的抽象化、简单化的议论,超越了西式狭隘的“民主、自由”说教,以开阔的发展视野探讨民主和政治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致力于实现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指标的包容性增长。

  三、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建构

  (一)新民主观与全面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一个社会在一定历史文化条件下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政治结果。政治发展进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政治发展、进步或政治倒退、衰败。政治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规律性,又体现出政治发展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所呈现的特征。政治发展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历史运动,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在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以人为实践主体的政治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政治发展从社会内部孕育,伴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基础、现实国情、历史文化条件、国际国内环境等。

  政治发展遵循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这意味着要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借鉴其他国家政治发展的先进经验,吸取教训,兼收并蓄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基础、现实国情、社会结构、国际环境不同,政治发展因而具有特殊性。特殊性体现为主权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殊性意味着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有着自身的特点,遵循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

  对政治发展的判断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一些流行的、西式的、泛化的政治标准对别国政治指手画脚。政治发展要走自己的路,不能盲目移植别国的政治发展模式,否则会带来政治衰退甚至社会混乱。近年来,沉醉在“颜色革命”胜利喧嚣中的国家不久便尝到了盲目移植西式民主的苦果,导致了政治动乱和政治衰退。而政治衰退对社会的综合性毁坏效应,犹如多米诺骨牌,破坏力极大。

  要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政治发展观。全面的政治发展观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全面协调性、动态发展性、主权历史性。全面协调性不仅要求政治发展价值要素(民主、秩序、效率)的有机统一、平衡协调、因势而动,而且要求政治发展应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调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动态发展性强调政治发展是长期、复杂、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是历史性的社会存在,是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多层面的发展过程。政治发展必须以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现实国情为基础,建立多维的发展构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发展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要求。政治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将破坏政治发展的正常进程,而政治发展的效应是贯穿性的,一旦出现政治衰退,其负面效应将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造成严重的倒退。主权历史性强调政治发展要立足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坚持全面的政治发展观,在推进全面政治发展的框架内发展民主,全面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要求遵循以下政治原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命运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是党中央制定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维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统一的意志与行动。

  (2)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和本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3)坚持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习近平也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

  (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政治发展力

  在当代中国,发展民主必须在全面政治发展的框架下推进,同时也必须以有效的民主形式推动政治发展。在政治发展的框架中推进民主,意味着要发展优质民主,而不要劣质民主。优质民主以主权安全、政治秩序稳定、经济社会有序稳步发展为前提,政治制度的吸纳整合能力与人民权利的渐进有序扩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优质民主对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劣质民主将破坏政治发展的稳固格局,其破坏效应是贯穿性质的,将点燃社会发展的其他阴暗面,进而分裂统一、引发混乱、阻碍发展。劣质民主徒具民主的形式,丧失内涵和实质。劣质民主表现为民主泛化、意识形态化、模式化、格式化、工具化、庸俗化。应当把推进民主融入政治发展的轨道,以提高政治发展力为目标,融合民主、秩序、效率等价值要素,统合政治运行的力量安排。

  政治发展力是容纳了政治发展全方位因素的综合能力,包括国家治理能力、政治理论能力、政治制度能力(完善的制度架构、制度吸纳整合的能力)、政治宣传能力、价值建构能力等等。政治发展力不是发展形式的综合,也不是抽象内涵的概括,而是以政治发展目标为指引,考量政治发展的各个层面,设置评估参数和数据库,为政治发展提供评价体系和政策性支持。当代中国应以政治发展力统合全面的政治发展,以政治竞争力树立政治发展的自信。

  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必然趋势之一,民主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价值内涵、创新实践形式、检验实施效果。民主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价值要素之一,与秩序、效率等共同构建起全面政治发展的总体格局。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深受一国历史文化条件的影响,服从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目标。发展民主应选择合适的路径、合理的速度、有效的方式,这样才能使民主政治更有效、更优质,否则就会陷入“花瓶民主、对抗政治和劣质民主”的泥潭。

  民主发展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价值依规和实践起点。与国际上一些国家表面上奉行“自由”“民主”、实质上是“财阀统治”“寡头民主”不同,中国的民主是最广泛而真实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是政治发展的领导力量,也是发展民主的根本政治保障。发展民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下,尊重国情,立足实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稳步推进。发展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