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四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
[俄罗斯]波尔契科夫: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主要成果和前景
发布时间: 2022-11-16    作者:[俄罗斯]波尔契科夫    来源:第四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 201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主要成果和前景

  Policy of Foreign Economic Opennes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in Results and

  Prospects

  [俄罗斯]波尔契科夫(Vladimir Portyakov)

  波尔契科夫,经济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教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在对外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特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既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仍将持续推进,中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成果。

  2018年对于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来说非常特殊。40年前,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不断发展,跻身现代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导者之列。2013年,中国又推出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其对外经济关系在质量上迈入了新的阶段。首先,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建立一条连通中国与亚洲、非洲及欧洲各个地区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次,中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旨在快速发展最先进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实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既有效推动了中国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格局。

  得益于内容丰富的“一带一路”倡议开始实施,尤其是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奋力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中国提倡“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各种项目,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新阶段的特征。在这之前,中国侧重于从国外引进设备、技术和投资,此后则将重点放在全面推广中国的商品、资本和服务上。对此,本文尝试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主要成果,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展望。

  一、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货物贸易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198.8倍,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41045亿美元,其中包括出口—增长超过232倍(从97.5亿美元增长到了22635.2亿美元)。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明显提高(分别为782倍、914倍和664倍),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8.6%,1979—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仅增长迅速,而且相当稳定;贸易额与上一年相比出现下降的情况仅发生过几次。1982年,贸易额以人民币计算出现下滑(-5.5%),这主要是因为面对严格的投资限制条件,中国拒绝从日本进口大量完整的石化和冶金设备(进口下降12.4%)。

  199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0.4%,这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恶化。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13.9%。2015年,世界贸易中的不良现象—特别是油价大幅下跌—导致贸易额下降8%,2016年再次下降6.8%。2017年,中国恢复了对外贸易增长的积极态势(增长11.4%)。(详见表1)

  除了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之外,中共十八大后中国进出口增长也与其自身经济增速放缓有关。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重心从之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投资和出口转向了国内消费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沿着世界贸易大国的台阶向上攀登。从对外贸易额世界排名来看,中国在1978年名列第29位,1990年升至第16位,2000年升至第8位,2010年升至第2位,并自2013年起超过美国,始终占据着第1位(2016年除外)。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货物出口的领导者,进口仅次于美国。中国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0.75%上升至1995年的3%,2000年增至3.85%,2010年至10.31%,2016年至13.15%;中国占世界进口的份额较少,2000年为3.35%,2010年为9%,2016年为9.7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版,第94页;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网,http://43.248.49.97/,2019年6月20日。

  整体来看,中国对外贸易额中国有企业的占比在不断降低,自2001年至2017年,占比从42.5%下降到16.3%;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同期从57.7%增长到73.7%。2017年,一般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的占比为56.35%,其中出口占54.3%、进口占58.8%。其他贡献因素包括加工贸易、免税区货物、租赁、边境小额贸易等。外商投资企业占贸易额的比重为44.8%,占出口的比重为43.2%、进口的比重为46.8%。

  对外贸易主体数量增多,而且大多数能够根据市场条件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这有助于打造多元化、适应性强的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应当注意的是,这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大趋势,本身是由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所决定的。因此,初级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等)在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工业成品的份额持续增长。1980年,这两个数值几乎相等;1996年,两者比例下降至1∶3,2000年又降至1∶10。2015年,这一比例降至最低水平,初级产品的份额仅占中国出口产品的4.8%。

  进口方面,初级产品的份额明显较高,且在一些时间阶段内未降反升。因此,这一比例虽从1980年的34.7%下降至1993年的最低值13.7%,但在21世纪的前三年又恢复到了1/3的水平(2011年为34.65%,2012年为34.9%,2013年为33.7%)。2016年则降至27.7%,影响因素是石油市场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向日本出口石油。1985年,中国的石油出口超过3600万吨,1986年出口约3400万吨。1989年,中国石油出口量降至2900万吨,并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到2017年增至4.195亿吨,石油进口支出达1620亿美元。2017年,中国进口的其他主要初级产品还包括铁矿石(10.74亿吨,762亿美元)和大豆(9550万吨,396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量出口照相机、电视机以及各种视听设备,90年代末开始出口个人电脑。到2003年,中国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电脑和通信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进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集成电路和电子平台(约10%),机械设备的份额通常达到54.5%,其中高科技产品占28.8%。

  总的来说,根据一些估计,消费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占比从1997年的49%下降到了2012年的37%,而投资品的比重从5%上升至15%,零部件从4%增加至13%。与此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的特点是机械设备占比较高。2012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产品中机械设备占50.8%、进口产品中机械设备占62.5%;对美国的占比分别为52.6%、41.4%,对日本的占比分别为45.1%、64.6%。然而,尽管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类似,但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一种“统计错觉”,因为加工领域的附加值低,尤其是高科技行业更是如此。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开始积极进口替代产品,主要是零部件库中的替代产品。这是中国机械制造发展计划“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此外,中国政府希望减少高科技领域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引发了个别发达国家的强烈不满。中国决心不断提升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将此视为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关键一步。2017年,中国出口了12.948亿部电话(主要是移动电话和无线电话)、2.018亿部电子计算设备(主要是各种计算机)、5200万台空调、4950万台冰箱、2300万台洗衣机、8150万台彩电,以及100多万辆汽车和8千多艘船。与此同时,中国的集成电路贸易额为逆差:出口452亿美元,进口达1759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以德国为首的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以及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统计时也将这两个地区视为外贸伙伴)。在这方面,各个合作伙伴的份额通常会略有变化。2006年,欧盟占中国出口的份额为18.8%,2015年为15.6%;美国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21%和18%,东亚国家和地区分别为39.6%和39.1%。与此同时,得益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盟国家的份额显著增长—从2006年的7.4%增加至2015年的12.2%。台湾地区(以“中国台北”表示)和韩国的份额比较接近(分别为2%和4%),而日本的份额则因中日关系恶化从9.5%降至6%。

  从中国的进口来看,日本的份额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4.6%下降至2015年的8.5%;美国份额从7.5%增加至8.8%。

  2014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52.8亿美元;之后,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下跌导致此数值暴降,因为石油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表2更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网,http://43.248.49.97/,2019年6月20日。

  二、服务贸易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未对服务贸易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第三产业滞后。与此同时,中国缺少大型商用船队,致使“运输服务”出现巨大亏损,绝大部分出口货物都是由外国船舶运输。中国能够实现贸易顺差的只有对外建筑服务。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政府废除了2300多条不符合WTO标准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外企进入银行业、保险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规定。中国加强了在电信和互联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并提高了在这些领域竞争力。此后,服务贸易急剧增加,2001—2017年,中国的世界排名从第12位上升到了第2位。中国的服务进口从393亿美元增加到4676亿美元,年均增长16.7%;占据的世界份额接近10%。同一时期,中国服务出口从310亿美元增加至2282亿美元,年均增长13.3%。毫无疑问,中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出境旅游尤其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共有1.3亿人次出国旅游,境外旅游消费达1152.9亿美元。

  2017年,交通、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业总的来看要占到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3左右。中国在交通和旅游服务贸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建筑服务业出现贸易顺差。

  在新兴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表现最佳。与此相反,中国在保险服务交易方面存在明显逆差,特别是知识产权有偿使用方面。(详见表3)

 

  中国非常重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和扩大规模,将这些政策视之为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重要一步。

  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要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服务业企业,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推动服务业对外投资。”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贸易的重要地位,也保证了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展。总之,服务贸易在近年来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吸引外资。起初,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和信贷占据了上风。1979—2000年,此类借款总额达到1471.4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除了合资企业之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也获准建立。外商独资企业最为成功:201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260亿美元,其中合资企业占302亿美元(约合24%),合作企业8.3亿美元(0.65%),外资企业861.3亿美元(68.35%),另外88.4亿美元(7%)为含有外资的股份制企业。

  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中国吸引的贷款始终多于外国直接投资;自1992年起,外国直接投资逐渐成为中国接受外资的主要渠道,2010年之后的年度数额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官方数据,中国1979—2017年改革开放期间总共使用了约1.9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成为这一指标的世界领导者之一。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页;《中国统计摘要(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版,第102页。

  随着国家发展优先事项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吸引到的外国投资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16年,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加工业(355亿美元,占已使用投资总额的28%)、房地产(196.5亿美元,占已使用投资总额的15.6%)、商业服务(161.3亿美元,占已使用投资总额的12.8%)和零售业(152.7亿美元,占已使用投资总额的12.6%)。

  截至2016年底,在中国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共50.5万家,其中,加工业企业15.4万家,批发零售业12.15万家,商业服务5.46万家,计算机技术4.32万家。

  近年来,中国不仅成为众所周知的国外投资接受者,而且也是体量巨大的国际投资者。中国的海外投资首次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后随着2000年初对国内资本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始不断增长。2004年,中国第一次发布了《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后,中国投资规模急剧增加,地域分布和投资形式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对外投资的力度持续加大。中国对外投资在2016年达到顶峰。(详见表5)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地区绝对的领先地位:2016年占据中国投资总额的65%以上,累计投资占比67%。投向海外(开曼群岛和维尔京群岛)的资金也相当可观:2016年达258亿美元(占总数的12.5%),累计数额约为1930亿美元(14.2%)。另一方面,中国在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的投资成就也很巨大。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关系也很明显—中国在美投资累计已达731.7亿美元。

  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旨在巩固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地位,促进货物沿着“丝绸之路”干线回流到中国。

  商业服务(占总数的33.5%)、加工业(14.8%)、批发零售业(10.7%)、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9.5%)、房地产(7.8%)、货币领域(7.6%)、公共服务业(2.8%)、建筑业(2.2%)在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额下降29.4%,至1201亿美元。这部分原因是中国资本外流受到更严格的控制,但主要因素是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更为谨慎,特别是美国和欧洲,以确保中国对外投资的安全和稳定。

  四、经济特区

  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现已闻名世界。1988年,海南岛也被设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在国家现代化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不仅是“世界之窗”以及与世界市场的“对接点”,而且还是用于测试一系列创新性改革的试验平台,其中包括改革工资和粮食价格、建立外汇交易中心和证券交易所等。

  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也很明显。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小于40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还不及1%;而201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了36170亿元和4.4%,五个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372美元,相当于中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五个经济特区的对外贸易额从2亿美元增加至5500亿美元,其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从0.4%上升至13.5%。这其中无可争议的领军城市要属深圳,它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年度对外贸易额显示(2017年约4140亿美元),深圳自2000年初起便开始与上海争夺第一名。

  深圳吸引外资的结果也令人印象深刻。1979—2017年,深圳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为900亿美元(详见表6),占中国这一数额总量的4.7%(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

 

  五、展望

  简要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主要成果,可以发现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以及在对世界市场规范和规则的采纳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吸引外资和海外投资等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它很好地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且是主要受益者之一。目前,中国维护全球化,反对保护主义,在各个领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

  中国正在努力制定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并宣布将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结构更新,培育新的相对竞争优势,以及实现从高增长向高质量的转变。从方法上看,中国采取了“五个提升”的策略。一是打造更广泛的贸易伙伴网络,更积极地利用世界市场。二是改善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地域分布。三是更新对外经济关系的主体—即企业的技术、制度和管理,鼓励中小企业进入世界市场,依靠中国资本打造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母公司和跨国企业。四是优化外贸商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努力提高中国名牌产品的声誉。五是改进现有的并探索新的货物贸易方式,全面发展服务贸易。

  实际上,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战略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重庆和成都等地的试验区目的在于以国际标准发展中国西部的对外经济活动,确保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高质量的经济合作。2018年中期以来,试验区的主要成果之一—旨在吸引外国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原则被推广至整个中国(即除了清单上每年都会缩减的“禁区”,其他领域都可投资)。

  中国准备大幅增加外国进口商品,从而减少其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未来五年,中国的进口总额可能达到8万亿美元。2018年中期,中国减少了汽车和一些消费品的进口关税,2018年11月又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与此同时,中国保留了刺激出口的传统方法,比如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及维持人民币的软贬值。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为6.143,达到峰值;2016年为6.6423,2017年为6.7518。此外,中国也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对外贸易。近年来,中国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来规范经济活动,并于2018年8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评估未来10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势态,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它将仍是货物和服务贸易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之一,不断吸引外国资本并在海外投资。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出口。中国将会继续采取有效行动,扩大服务贸易—特别是现代服务贸易—的规模,发展电子商务,并通过国家间自由贸易区保持相对有利的对外贸易体制。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外部条件也将有所恶化。美国和西欧加大了对中国投资的迫害力度,并以防范知识产权侵权和技术泄露为借口,阻挠中国资本参与一系列重大并购交易。美国增加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这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西方以绝对消极的态度对待“中国制造2025”计划,值得关注;西方似乎正在千方百计地防止自身技术优势遭到削弱。

  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能缓冲中国与西方经济互动可能出现的降温,而且也有助于维护和加强中国在世界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地位。可以预见,中国将会对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金砖国家、“非西方世界”发展关系更感兴趣。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