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
在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 2019-01-22    作者:燕爽    来源:国史网 2018-1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燕爽

  在全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喜迎建院60周年之际,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上海参加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史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史学术年会是一项面向全国、旨在促进国史学科建设的制度性学术交流活动,是史学界的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选择在上海举办以“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充分体现了对上海的关注与重视,是对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也是对上海改革开放实践的充分肯定,为我们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研究成果、促进上海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和经验总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上海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国经济举足轻重的上海,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后卫”,无论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人才结构,还是在财政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落后于已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部分省市,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市的领导还在讨论“上海向何处去,中央究竟把上海摆在什么战略位置”的问题。(《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39页。)1990年4月,开发开放浦东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上海抓住了20世纪最后十年的历史机遇,从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打出了一张让世界惊叹的王牌。从特区到新区,“东西联动”,上海树立起改革开放一往无前的旗帜,由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一项项改革措施从这里复制推广到全国。浦东开发开放之初,财政资金非常紧张,捉襟见肘之际,改革者们创造出“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新模式。依靠这种新模式,浦东的大片空地由“生地”转化为“熟地”。“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创新模式为长三角其他区域所借鉴。不仅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江苏的苏锡常到浙江的杭嘉湖,也出现了一系列高速发展的城市及区域。

  五年前,中国首个自贸区在浦东诞生,从最早的“一枝独秀”到“四朵金花”,再到后来辽宁、浙江等七省市和海南岛的加入,上海浦东在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一个到一群,上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承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浦东考察时表示,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上海过去靠改革开放,未来还要靠改革开放。

  上海的开发开放实践得益于中共中央的决策谋划,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辉煌成果。2018年4月,上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与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下,上海大有可为。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唯有继续推进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国史研究对科学总结新中国建设的光辉历程、成功经验与发展规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实践经验或教训都为国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次与会论文中不少是以上海为研究对象,衷心希望与会领导和各位专家在上海多走走、多看看,感知上海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上海的改革和发展,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上海的国史研究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6期

  [责任编辑:郑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