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3-26    作者:张镭宝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4-03-26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一经提出便引发海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因此成为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新热点。2019年以来,海外研究者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耕,详细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内涵释义和价值意蕴,梳理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脉络,勾勒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谱系,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虽然海外学者的研究客观上仍然存在许多“空缺”亟待填补,但总体上形成了较为积极的认知,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有利于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民主的了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立足更广阔的视域,努力探索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民主实践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实践转化;海外

  2019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重大论断。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危难愁盼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和政府在深刻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理念,并在实践中塑造了社会主义民主新形态。自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来,这一概念就受到了海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就此展开广泛探讨。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系统分析,有助于在比较视野中坚持和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选取海外学者的学术成果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这些成果,以期全面把握海外学者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知及发展趋势,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一、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概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互动增加,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海外学界对中国政治的研究也随之迈入新阶段。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席卷下,海外研究者一直高度关注改革的中国是否会效仿西方实现所谓“民主化”转向,在政治与意识形态上与“国际主流”趋同。实践表明,中国并没有选择西方社会所期待的自由民主化道路,而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注意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具备的与西方民主不同的特征,开始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试图从中寻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渊源,探究其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的新的可能性。海外学者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第一,在著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学者罗兰·博尔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国人指南》。他在书中的第八、第九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运作进行了阐述。2023年,罗兰·博尔的新作《社会主义执政——论社会主义治理的历史与理论》再度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在书中,他专列一章“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来分析这一理念,不仅论述了这一民主生成的历史背景,还全面阐释了其内涵要义。

  第二,在学术论文方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英文期刊《国际思想评论》连续刊登了海外学者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系列文章。如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研究员祖拜达·安朱姆·尼亚齐的《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娜·雷加达斯的《当代中国民主的多元路径》一文,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昭示中国民主迎来了新的机遇。

  第三,多家海外报纸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专题报道。如巴基斯坦《新闻报》曾刊载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艾哈迈德·拉迈的《全过程民主与中国共产党》一文,文章描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结构,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巴西《事实报》刊载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教授埃利亚斯·贾布尔的文章《中国的民主与社会主义》,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更为先进的民主形式;尼日利亚《先锋报》刊登了尼日利亚和平与冲突解决研究所研究员巴巴图恩德的《中国正在收获民主的果实》,文中阐述了中国民主历史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含义;等等。

  第四,海外主要新闻资讯平台与海外科研机构网站也纷纷发文探讨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如土耳其“政治道路”新闻网发布土耳其泰德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埃姆雷·德米尔《谁来定义民主:中国模式、中国民主》一文,解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法国团结与进步党的官网上发布的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克里斯蒂娜·比埃《民主在中国是如何运作的?》一文,分析了中国民主的机制,论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性;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安塔拉·戈萨尔·辛格在基金会网站发文《中国的“民主”之辩》,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性与实效性;意大利国际关系分析研究所研究员维罗妮卡·沃托在研究所网站上发文研讨中国民主的历史与现实,阐发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等等。

  海外学界也曾召开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的研讨会。这些会议对人类历史上的民主类型、西方民主的虚伪性、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与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驳斥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污名化言论。在会议中,学者们也提及全过程人民民主,赞同其社会主义性质及对民主实质的反映。

  综上所述,海外学界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成果数量可观、种类丰富,已成为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新兴热点。

  二、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主要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命题,海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考察,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内涵释义、价值意蕴等。梳理这些内容对于认识和把握海外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

  海外研究者通过深入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生成”这一问题,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而形成的,具有多重逻辑指向。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理论逻辑   海外研究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共同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底。第一,中华传统文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源泉,彰显了其文化基因。如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素芬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伊万·祖延科也指出,中国古代就有传统的民主程序。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内核。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副研究员毛周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民主的理念、制度设计一脉相承。新加坡《联合早报》副主编韩永红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制度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现代治理框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取得的新成果。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诞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郭良平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吸纳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理念。维罗妮卡·沃托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起源虽可溯及儒家的“善治”理念,但真正理论化始于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总之,海外研究者从理论层面考察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依据,并结合不同学说展开论析,证明这一民主理论是多种理论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立陶宛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伊尔维纳斯·斯维加里斯所言,中国民主结合了儒家、道家理念和共产主义思想,是多种理念的集大成者。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历史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发展的产物,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海外研究者注重从中国历史中梳理其生发理路,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的整体图景来审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如美国学者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认为,中国的民主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政治实践,彼时孙中山等人奋力寻找人民自治的方案,但未能如愿,这一遗憾由中国共产党弥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更高程度的人民民主。巴巴图恩德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主建设带来曙光。中国经过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国民主进入新层面,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实践逻辑   海外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解读主要遵循“内—外”结合的范式,贯通国内外两个维度来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的实践逻辑。海外学界普遍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诞生既是由中国本土政治所决定的,又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如《联合早报》研究员于泽远所概括的:“这是实现国内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与西方争夺民主话语权所必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兰斯·戈尔阐释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催化作用。从国内层面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寻求新的发展动力的需要,民主是发挥人民创造性的重要渠道。从国际层面看,尽管中国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对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但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顺应了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客观诉求。除上述观点外,还有部分研究从国际层面着眼,认为随着“民主峰会”的举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分裂国际社会,煽动一场意识形态新“冷战”。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国维护政治制度合法性和提升话语权的需要,更是与以民主叙事争论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应然之策。克里斯蒂娜·雷加达斯也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对美国试图重新发动一场新的意识形态“冷战”的回击,也向世界阐释了中国民主。

  综上所述,海外研究者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逻辑的探究,是基于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维度展开的,形成了多维复合的研究图景。研究剖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发展的整体过程与内在机理,表明这一民主是由独特的思想文化、历史背景和实践状况所孕育的,科学解答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生成”这一基本问题。

  (二)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释义

  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的阐释是海外相关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深入阐发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从概念界定入手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海外研究者大都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复合概念,应综合分析“全过程”和“人民民主”两个核心概念,既要透析带有普遍价值取向的“人民民主”的一般性意涵,也要明确具有独特价值导向的“全过程”的特殊性意涵。如韩国圆光大学韩中关系研究院教授金贤珠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值得关注的是“全过程”和“人民”两个概念。“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民主立场。“全过程”是新概念,在批判西方最小化民主的同时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完整性,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治理的民主化,它贯穿民主全过程,中国人民也在这一过程中被赋予了权力。

  从要素分析入手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在阐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时,一些海外学者从要素分析入手解构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形成三种观点。一是“三统一”说。此种观点从本质层面出发,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罗兰·博尔认为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是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决定力量,依法治国是重要标识。二是“四统一”说。此种观点从民主的结构层面出发,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为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结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认为,这四个“有机结合”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内容,第一个有机结合强调群众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过程,第二个有机结合阐述实现善治和共同富裕的组织、法治和制度化,第三个有机结合代表基层直接选举的工具性实践和层层递进的高级代表形式的间接民主,第四个有机结合突出通过多元、开放、有序的民主渠道将人民意愿与国家意志相结合。三是“五统一”说。此种观点从内容层面出发,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构成的“五位一体”的综合体,保证民众能够持续参与政治活动。

  从特征入手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具有基于各国民主的共性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和历史传统的个性特色。海外研究者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概括如下:一是民主取向的人民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概念,价值导向充分突显人民性,充分体现人民意愿、满足人民要求、保障人民权益。二是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不同于少数人主导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各类群体均享有的民主。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研究员米安·赛菲尔·拉赫曼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了“社会和经济的所有部门都有代表参与从基层到高层的政策制定以及党和政府的运行工作”。三是民主过程的连续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间歇性的民主,而是持续运作的民主。如沙基尔·艾哈迈德·拉迈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所有利益攸关方的互动是连续的,是长年累月地持续下去的。四是民主内容的真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制度,克服了西方民主形式上民主而实质上不民主的痼疾。如巴基斯坦政治学家法鲁克·萨利姆指出,中国的民主关注“基于实质的民主概念”而非“民主的程序概念”,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从而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五是民主实践的有效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成效斐然,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从总体上看,海外研究者从概念界定、要素分析和特征归纳入手,全景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由一系列结构要素组成,其本质是对人民民主的系统性确证与全方位体现,它既具有世界民主的一般共性,又具有中国特色。

  (三)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功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海外研究者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民主实践,深刻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充分肯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效用。

  从国内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助力。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林顿长老会学院名誉教授查尔斯·麦凯维认为,当今世界,西方代议制民主国家乱象丛生,治理无法有效开展。反观中国却取得了惊人的治理成就,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西《论坛》杂志专栏作家亚拉·维达尔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中国收获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治理成效,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制度化、程序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如古巴驻华大使卡洛斯·米格尔·佩雷拉·埃尔南德斯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局限在选举层面。新型政党制度表明,中国民主比西方民主更为强大、具体,这一优势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它不是对任何国家的机械复制,而是基于本国历史和现实提炼得出的,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之路。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力于寻求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凝聚广泛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磅礴力量。正如查尔斯·麦凯维所言,在中国民主政治中,问题是通过协商解决的,避免了政党之间的破坏性竞争引发的社会分裂,这种行之有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新理念,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与外延并赋予其新的活力。如埃利亚斯·贾布尔认为,中国的民主是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激发了世界各国寻求适合本国基本国情的发展方式的信心。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公民参与、代表选举、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的结合”,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式民主的超越,跳出了西式民主的思维窠臼,克服了西式民主的内在缺陷。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真实的民主。西式民主只重视投票过程,民众在选举之后就沦为摆设,中国的民主则是“全过程”的持续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民主过程的完善,是真实可信的概念、制度和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不向外输出理念,坚持共同发展和相互协作,以确保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新的路径选择,为其他国家民主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如伊尔维纳斯·斯维加里斯指出,西方国家可以从中国民主中获益良多,而不是机械遵循某一种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全球民主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此外,克里斯蒂娜·比埃、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研究员谭哲理等都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意义,并结合各自国家的政治实践具体阐释了其对于本国的启示。由此可知,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海外学者从国内外双重维度展开论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它以强大的治理功效促进了中国民主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它为世界民主贡献了中国智慧,开创了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新的路径。

  三、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整体评析

  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参考借鉴。但客观而言,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兴起阶段,存在拓展的空间。国内学界应认真分析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阐释。

  (一)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主要特点

  梳理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脉络   海外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基本明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脉络。其中既有整体性的总结,也有阶段性的分期探讨。多数研究者认为人民民主之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并逐步推进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核心要素,因而倾向结合百年党史来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通过历史分期的方式,将其发展历程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此外,还有部分学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文明史来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同样提出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起点问题上,海外并未完全达成共识,有将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视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起点,也有将新时代定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起点等,尽管上述论断互有分歧,但客观上形成了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元视角。

  勾勒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轮廓   自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来,海外研究者着眼“理论—历史—实践”的总体视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内涵释义、主要特征、价值影响等进行了系统性论证和全方位诠释,不仅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身的理论意蕴,而且剖析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之间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古今中外的横纵对比,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式民主”模式、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中国民主传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掘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价值。总体而言,虽然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视角、方法彼此迥异,研究内容各有侧重,认知也并非完全一致,但通过相互印证,勾勒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轮廓,阐发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为继续深化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外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   第一,具有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相贯通的多维视角,既有宏观层面的总体概括和系统认知,也有中观层面的结构梳理和机制分析,更有微观层面的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形成了“历时性—共时性”融合的复合性视角,既有对基本史实与历史演进的探查,又有对不同时期实践以及现实状况的考据;形成了“古今中外”相结合的比较性视角,既有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其他民主模式的比较,也有对其与人类历史上不同类型民主的比较。第二,运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海外学者既注重理论分析的方法,基于一定的理论原理来阐发,还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数据整理基础上展开论证。总之,现有研究运用灵活多元的研究范式,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理论与实践等不同视角切入,初步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样貌。

  (二)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拓展空间

  虽然海外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囿于各种原因,研究客观上仍然存在许多“空缺”亟待填补。

  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皆需深化   目前海外相关研究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亟须通过研究内容与领域的深化来提升整体质量。第一,研究内容仍需持续“深挖”。现有研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政治话语”进行阐释研究的居多,而将其作为“学术概念”进行学理分析的偏少,许多叙述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论析。例如,海外学界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尚未明确界定,因而也没有确立研究边界。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素梳理,只是将要素简单罗列,未能对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分析。第二,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现有研究趋于同质化,而且散见于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研究之中,研究的碎片化现象明显。第三,在系统性方面还存在继续拓展的空间,如极少涉及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理、制度安排、发展成就与现实挑战等方面的研究,也少有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民主模式的比较分析。

  研究的实践导向和问题意识有待增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向和实践旨趣。海外学界对此已有所关注和论述,但现有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层面“何以认知”的解构性研究,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基础、形态表现、价值意义等方面的论证,呈现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演绎、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思辨,缺少对实践层面“何以发展”的建构性研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即便有些研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效应、经验与路径进行了考察,也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探讨,提出的原则性和概括性的建议较多,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较少,尤其缺乏针对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的“回应式”研究。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现有研究并未对这一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所面临的困难与风险进行系统探索和深度解析,由此呈现出问题意识不强以及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的情况。

  研究的客观性仍有待提高   通过梳理可知,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能以相对理性、务实的态度来观察中国民主,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但由于政治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不尽客观之处。第一,研究范式和核心理论尚未摆脱“西方中心论”,部分研究者依旧基于西方的经验事实和价值尺度来衡量、评判中国的民主实践,导致了误读误判。第二,部分研究缺乏事实支撑,脱离中国本土实际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未能合理地对其进行解读。第三,有的研究者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和国情知之甚少,不能准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总之,囿于既有话语体系的局限性以及意识形态的偏见,海外研究的客观性受到一定影响。

  中共十八大以来,伴随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壮大,继而由价值理念转为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得以充分彰显,海外学界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也逐渐升温。研究者们立足中国与世界相比较、历史与现实相承接、理论与实践相融通,通过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综合分析,厘清了其内涵、逻辑、价值、要素等多重内容。尽管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但总体上形成了较为积极的认知,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有利于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了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在考察分析海外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更广阔的视域,在跌宕起伏的全球变局中努力探索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促使民主建设与国家治理相结合并实现良性互动,为世界民主实践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张镭宝,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过程民主的理论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20ZGC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1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