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李捷:在学“国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发布时间: 2021-05-20    作者:李捷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4-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习“四史”,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习近平高度重视学习“四史”,多次就学习“四史”作出重要指示。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又提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还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的要求,为解决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指明了方向。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正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正在开启的历史交汇点上。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这个不平凡的历史节点上,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新中国史,重温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意义格外不同。

  一、学史明理,以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

  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将经验凝聚为对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升为理论,再接受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鲜明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学史明理也就成为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1. 学史明理在学习“国史”上的直接体现,就是要了解新中国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是“说教”,而是历史事实。

  中国有着5000多年悠久文明史,中华民族为人类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国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历史闸门。然而,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1921年,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成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学史明理在学习“国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党的初心使命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迎来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史和探索史。经过70多年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一面旗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步青年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在爱国统一战线旗帜下,聚集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参与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历史时刻。新中国建设时期,一大批知识分子、海外侨胞同中国各族人民一道,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空前壮大、空前广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3. 学史明理,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铸魂之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这一思想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这一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思想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条红线,从历史走向当代、通向未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二、学史增信,以理想信念增强行动自觉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仰信念坚定,才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就是坚守初心使命,践行理想信仰信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历史。

  1. 学史增信在学习“国史”上的体现,就是要增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不空谈理想,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当前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远大理想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证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了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正确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2. 学史增信,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中国人民长期探索,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这场深刻社会变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学史增信,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更深刻改变了中国。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一部新中国发展史,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过长期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并不断发展,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三、学史崇德,以崇高精神激励立德树人

  中国共产党不仅矗立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业绩丰碑,还矗立起弘扬民族精神、铸造革命文化的精神丰碑。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艰难奋斗历程中,以辉煌业绩和英烈事迹锻造出了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丰碑,极大地弘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再创辉煌、再立新功。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新的篇章,打出了军威、国威,为新中国建设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涌现出“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英雄气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揭开新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潮中,在创造发展奇迹的同时,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在他们身后矗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精神丰碑。

  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总结概括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迎来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矗立起新的精神丰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必须首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从崇德修身做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曾经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在这方面,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英雄楷模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各个时期培育出来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对于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公德与私德、大我与小我是高度统一的。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通过持之以恒的品德和意志的磨炼,使自己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四、学史力行,以历史智慧提高实践本领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奋斗出来的。一部新中国的历史,既是探索史,也是奋斗史。学史力行、知行合一,是学史的根本目的。

  学习“国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因此,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品格,心中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新中国成长壮大,历经艰难曲折、风险磨难,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但是任何艰难困苦,任何风险挑战,任何敌对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都不能阻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中国为什么成,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纪念建党百年之际学习新中国史,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使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实现。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80余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五、树立正确历史观,注重学习“国史”的科学性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更不能随意否定。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

  历史现象错综复杂,需要有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破解疑团、化解迷雾、指点迷津。学习好“国史”,关键是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基本趋势、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基本结论。

  第一,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历史中形成的核心领导地位。新中国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政治前提,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政治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则将一事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作为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才能在纷繁多样的各种社会思潮中辨识真伪,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不迷失方向。

  第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中国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力探索、不懈奋斗,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为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三,正确认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治国理政中的关键作用。新中国史告诉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思想结晶与宝贵经验。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为形成党的基本方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上下功夫。作为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当代大学生,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生必修课,作为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入脑入心见行动。

  第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党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科学的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第五,正确认识新中国史中的成功与失误。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梦想,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气概进行了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曾经走过弯路,甚至犯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但绝不能因为有这些错误,就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否定新中国的历史,否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要看到,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事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第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这是学好“国史”、解疑释惑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P470-471)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1).

  [2]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