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储著武:国史理论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20-07-10    作者:储著武    来源:社科院专刊 2020-07-10
  字体:(     ) 关闭窗口

  回顾“十三五”时期国史理论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与反思不足,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学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对于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国史理论学科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十三五”时期国史理论学科建设基本状况

  从事国史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比较少。截至目前,全国成建制的国史理论研究机构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一家。此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等还有部分教师兼职从事国史理论研究。尽管如此,“十三五”期间,以当代所理论研究室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积极开展国史理论问题的研究,国史理论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依然取得不少重要进展,大体有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国史理论学科地位。从大环境来说,“十三五”时期,国史理论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研究新中国史。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2020年以来,全国各级社科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又在积极部署学习“四史”。这些学习教育活动中都涉及国史理论问题,离不开对于国史理论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二是积极开展国史理论研究。党史、国史研究的学术刊物,如《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等刊发了不少关于国史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创办《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出版到第八辑。《中共党史研究》刊发多期笔谈文章,集中讨论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对于人们深入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以及树立起正确的改革观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学术刊物刊登了大量总结新中国70年历史与经验的文章。

  三是举办国史理论研究学术活动。2016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该论坛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负责承办,至今已成功召开7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此外,当代所理论研究室还与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就唯物史观与当代史理论研究、党的基本路线形成与发展、新中国史海外话语权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四是取得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十三五”期间,当代所及理论研究室取得了不少学术研究成果。朱佳木《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一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重讨论当代中国史理论的12个基础性问题:什么是当代中国史及其研究、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如何看待计划经济的历史作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如何看待“三农”问题的形成、如何总结当代中国的历史经验、什么是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核心、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及其前进方向、为什么必须批判当代中国史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什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宋月红、王爱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从国史研究学术史、国史研究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国史研究基本方法三个大的方面深入讨论了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2019年出版的《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著作,深入论述了新中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

  另外,当代所及理论研究室在国史理论研究方面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在学术界获得好评。尤其是朱佳木、宋月红发表了不少关于国史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坚持以唯物史观来指导新中国史研究,新中国史的主线与主题、主流与本质,新中国史历史分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构建新中国史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等问题上。

  五是积极开展智库研究,报送近百篇智库成果。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作用。当代所理论研究室在意识形态问题、舆情热点等方面报送大量智库成果,部分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策信息及对策研究类奖项20余项。

   “十三五”时期国史理论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与党和国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大形势有关。总体而言,目前国史理论学科建设处于草创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科定位不清,对于学科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从学科分类来说,国史理论学科,或将其划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将其划为中国史学科。从学科认知来说,或认为国史理论研究是思想宣传,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不需要进行学科建设;或认为国史研究没有理论,只要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就可以了,根本不存在国史理论学科。这种学科定位不清、认识模糊的问题,严重制约国史理论学科进一步发展。

  其次,学术研究成果质量有待提升。近几年,学界大都围绕着传统论题展开研究,现有研究选题重复,结论趋同化、概念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与问题意识缺乏有关。一方面,既有论题过于狭隘、陈旧;另一方面,新问题开掘不足。尤其是对于新中国史上的历史理论问题,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比如,学界多从历史中国的角度来研究治国理政的问题,却鲜有从当代中国的角度来研究治国理政的问题。

  再次,学科发展缺乏合理布局与前瞻规划。目前,国史理论学科没有专门的研究中心,也没有被纳入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之中,总体上还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参与研究的学者大多是基于个人兴趣,真正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很少,学科自觉意识普遍不高。更为重要的是,国史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发表比较困难,现有学术刊物多发表实证性强的具体问题,不太关注理论问题的探讨。

  最后,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较大不足。国史理论学科研究人才,大多来自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并没有纳入硕士、博士培养体系之中。可以说,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国史理论学科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一大瓶颈。

   “十四五”时期国史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国史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对于国史理论学科建设而言是重要的机遇期,以下方面须多加注意。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国史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落实到国史理论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之中,用学术讲好新中国的历史故事与内在演进逻辑。为此,需要学界以及学者个人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证、史料与史观、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高度重视国史理论学科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国史理论学科在新中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科发展的自觉与自信。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注意培养年轻科研人员与学术骨干,打造学术交流与展示的专门平台,最好能创办一份理论性研究刊物或学术辑刊。

  再次,要积极探索新的问题领域,打造新的重点热点问题。“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里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应该都是国史理论学科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域。国史理论学科,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开展好原有论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方法,打造一批新的研究重点热点,推动学科向纵深发展。

  最后,要加快构建国史理论学科体系。国史理论学科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关,也与历史研究有关,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要致力于构建国史理论学科体系,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的成功经验,争取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学术特色、话语特征。

  综合现有情况,“十四五”时期,国史理论学科发展可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重要论述研究、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研究、新中国史基本历史理论问题研究、新中国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研究、新中国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教学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新中国史研究的话语构建研究、新中国制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新中国史编纂学研究、反对新中国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等。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0年7月10日。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