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国史研究方法
一般与个别:论中外历史的会通
发布时间: 2015-11-18    作者:阎步克    来源:文史哲 2015-01-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中外历史的会通"之意义重大,首先在于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呈现出来的。其所涉样本至少在两个以上,超越个性的深层法则,便开始重要起来了。从理论上说,"中外历史的会通"的基础是一个共同框架,这样的理论框架的建构,经常要超出历史学领域,进入相关的社会科学领域,甚至科学领域。在"会通"的实践中,也可能出现各种扭曲变形,若直接以一方为模板来剪裁另一方的话。现代学术曾给中国史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所谓"现代学术"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以西方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在西方率先发展起来的。它提供了很多被认为是"普适性"的方法,但并未充分将更多民族、地区的历史经验纳入考虑。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历史进程无与伦比的连续性,也使人类社会的某些内在规律,更鲜明地体现出来了。中国史所能为学人提供的学术灵感、学术创造、学术新知,足以为历史研究的"同一平台"增添砖瓦,这也给中国史学人的世界史素养和社会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历史的会通"任务,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全文见附件

  1. 一般与个别_论中外历史的会通_阎步克.pdf
  1. 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三重境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