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邓小平之后的中国:探索过程中的国家对外战略
发布时间: 2018-12-28    作者:时殷弘    来源:美国研究 2018-06-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当代中国对外战略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对世界大势和主题的根本判断。1989年之后,邓小平提出“二十六字”对外战略方针,并通过1992年“南方谈话”,为此后中国和平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20多年中国经济的强劲走势,为中国对外战略转型提供了最根本的条件。一系列外部重大事件引起的世界格局调整及治理更趋复杂和艰难,不断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对外战略的探索过程,中国更加关注周边安全,采取相对主动的大力进取重塑地区经济和安全秩序,中美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力竞争加剧。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有所作为”的战略转型更加显著,其焦点之一就是在最具战略意义的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愈益增进自身的战略权利及权势影响。现今的复杂挑战特别体现在中美贸易对抗和朝鲜问题上。中共十九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三个“更为大力”将构成对外战略方向的长期前景:即更为大力地拓展和深化中国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更为大力地争取中国在亚洲甚而更多区域的经济优势和外交优势;更为大力地争取确立中国在西太平洋西部的战略优势。

  全文见附件

  1. 邓小平之后的中国_探索过程中的国家对外战略_时殷弘.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