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援助发展史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救灾援助”
发布时间: 2020-11-23    作者:闫红果    来源: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0-06-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非洲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大陆,因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灾害而向非洲国家发起的"救灾援助",成为主权国家履行人道主义承诺与国际义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历来重视对非洲受灾国的救援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救灾援助"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主要通过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人力资源开发、派遣援外工作队、提供一般物资和成套项目等方式帮助非洲应对雷患与雷灾、旱灾与饥荒、疫情与疾病以及地震与洪水等多种灾害,并积极与非洲受灾国开展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中国对非洲的"救灾援助",促进了受灾国的经济恢复与经济发展,为构建平等互利的中非关系创造了"外交空间",有效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援助"带动"合作"促进了中非经贸往来。但也存在"重物援、轻人文""重参与、轻主导""重官方、轻民间""重应急、轻预防"的问题。为此,中国需要在援外理念、援外机制、援外主体结构、援外过程管理等层面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全文见附件

  1.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_救灾援助_闫红果.pdf
  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化肥生产成套技术设备的工作
  2. 飞机与导弹在中国国防科技领域战略地位的变迁(1951~1964)
  3. 中国核政策的基本逻辑与前景
  4. 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成功经验
  5. 中国对非洲外交:理念与实践
  6. 中非合作的基础:民间交往的历史、成就与特点
  7. 理性认识对中非关系的若干质疑
  8. 中非前景:“细致而繁琐”的友好合作
  9. 《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10》在乌干达发布
  10. 中国为何遭遇"新殖民主义"质疑?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