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必须大力开展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 2010-03-12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2010-03-10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
  公共外交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引起热议,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两次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提及公共外交,一个公共外交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值此“两会”进行之际,南方日报评论员周虎城赴京对全国政协发言人、外事委员会主任、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深入剖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国力越强,公共外交越重要
  周虎城:这几年来,公共外交在中国进入视野,我也注意到,您和您的外委会同事多次以公共外交为题撰文,为什么如今要注重公共外交?
  赵启正:我在上海当过副市长,分管外事、外贸,后来又兼任浦东开发区第一任管委会主任,而到上海访问的人70%以上要访问浦东,包括外国政要、重要的投资者、国际主流媒体的记者等等,应接不暇。在交流当中,深感国外人士对中国的理解太肤浅,究其原因,一是和中国接触太少,二是受西方媒体误导。要想纠正这些,要靠所有能和外界接触的人,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外交。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每年有1200万人出国,而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可以说民众间的国际交往接触面远远超过政府交往。这种交往是实实在在的文化的双向传播。
  周虎城:您的意思是说中国国力越增强,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越大?
  赵启正:中国国力越来越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现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随时可能成为世界舆论的主题,因此,中国有必要通过公共外交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国际上也要求中国承担对等的国际责任。
  既不要粉饰,也不要搞“妖魔化”
  周虎城:这些年来,西方不少媒体一方面肯定中国崛起,一方面又觉得中国充满了威胁。您如何看待这种中国崛起论与中国威胁论并存的状况?
  赵启正:正确认识中国不仅是中国人所希望的,也是西方明智人士应当持有的态度。冷战虽然早就结束,但冷战思维并没有结束,不但没有结束,还颇有市场,仍然有西方势力人为地维持对立的意识形态,搞成了新的“两个凡是”:凡是中国赞成的,他们就质疑;凡是中国反对的,他们就支持。同样的事情,印度或者巴西去做可能就没有问题,中国去做就有问题。这种偏执会产生遏制中国的政策和行为。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时有严重的歪曲,乃至攻击,这给公共外交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周虎城:那您觉得,部分西方媒体戴有色眼镜的根源是什么?
  赵启正:历史上和现在的几个西方强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和崛起之后,都曾欺负过别的国家。中国有13亿人口,这样的国家强大起来,难免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如果一些人以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猜测中国,就会不放心,甚至产生恐慌。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他国。正确认识中国,事关他们的重大利益,也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
  周虎城:那您以为西方媒体应当如何报道中国?
  赵启正:既不要粉饰,也不要搞“妖魔化”,按照实际情况来报道中国就足够了。中国形象是由中国实际做基础的。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1. 让中国声音在世界有效传播
    2.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对外传播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须搞好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
    4. “中国制造”、中国形象与对外传播
    5.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
    6. 尊重传播规律 讲述中国故事
    7. 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召开
    8. 军事传播助推军队建设
    9. 美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经典之作
    10. 中国公共外交的宝贵资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