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思想政治工作史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 2010-02-25    作者:姚冬梅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人。理解人的本真含义,重视人的意义追寻,引导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引导人去做成一个“人”

  人与动物不同,他不是因为仅仅具有了人的遗传素质就可以成为“人”的,人并非天生的。人不是命定成为“人”的。自然的造就只是使人走完了他一半的路,另一半则要人自己去走,这另一半路也就是生活实践之路。只有通过生活实践,人才可能找到“成人”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做人来期待;也只有通过生活实践,人才能不断地去达成“成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引导人去做成一个“人”。即引导他们,第一,要意识到自己是个人,自觉按照人的样子去“做”。“做人”是人的一种目的性活动,是主体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而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客体性的运动;第二,要尽力去“做”。“做人”是人的意志性的活动,在成人的路上人会遭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要付出意志的努力才能实现“成人”的目的;第三,重在践行。“做人”是人的践行活动,要成为一个人,不仅要有“成人”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做”,要有相应的行动、行为表现,人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才得以成就的,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成为人。引导人成为他自己

  在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独特性是人的一种本真的存在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直接的基础、最真实的前提、最可靠的根据和最终极的追求。引导人去成为他自己,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培养人,而要为每个人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并帮助其付诸实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转换,从认知教育走向幸福教育,帮助每个人形成合理的幸福观,帮助每个人寻找获得幸福的可能方式,而不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圣人和伟人”。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直面人及其生命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正视个人的这种独特性,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实现个人的自由、充分和独特的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制、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

激励人追寻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指向的是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以及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不断地超越现存世界和人自身的一种精神动力因素。在生活世界之中,任何人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也都是一种有欠缺的存在。一方面,人之所以最高,就在于人是以主体性的方式存在着,他能够超出他所属的那个物种给予他的限制,而表现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创造性特征。另一方面,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不仅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超越一定的有限的存在而获得短暂的满足,而且能够在获得短暂的满足之后,仍然继续其超越有限的壮举,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找终极的理由,为自己的生活设计更完美的理想。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人类这种不满足于当下而努力去追求无限可能性的生活方式称为“本真生存”,而把那种满足于当下,不去追求更加广阔、更加丰富、更大可能的生活方式称为“非本真生存”。建构完美的幸福生活,就是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超越,不断地从“非本真生存”走向“本真生存”、从“是其所是”的实然状态走向“是其所应是”的应然状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只有个体具有创造超越性,才能开拓幸福生活;只有具有创造超越性的生活,才是“富有人性的生活”。

激励人追求全面和谐

  生活的全面性来自于人的完整性和经验的整体性。在生活世界中,人是一个完整性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与社会、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等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健全的。同时,人的经验具有整体性,包括认知的、情感的、道德的、审美的等多方面的经验。人的生活是经验的生活,经验是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是生活的表达,经验的整体性表现了人的生活的全面性。具体说来,生活的全面性主要表现在:在内容上,全面生活涉及人的整个生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世界)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主观世界)。换句话说,全面生活是一种融人的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为一体的生活形式,它包括求真、求善和求美等内容;在活动方式上,全面生活是一种以人的认知与感悟、理解与体验、交往与实践为主要活动方式的生活形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关照人的各种生活形式,不仅关注人的身体的健康问题,而且要培养人的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同时也要让人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领悟和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促进社会和人的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建构一种独特的、幸福的、富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1. 大数据助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2.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
    3. 开展直通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
    4. 牢牢把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5. 汪 勇:用好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6. 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7. 捆在一起抓好教育
    8.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举行
    9.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创新
    10.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