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化建设
文化中国的行进记忆
发布时间: 2009-09-04    作者:张颐武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六十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一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文化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前三十年历史经验和艰难选择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文化高速发展的三十年。

  在当下,中国文化发展展现了巨大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学艺术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多种文化媒介共荣共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出生机。继往开来,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寻求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发展一方面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况,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为未来中华文化新的繁荣准备了条件。本文试图从六十年来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出发,为新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参照。

一、从初创到崛起:六十年文化发展的轨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从五四运动发端的中国新文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以1949年7月2日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为标志的,这次代表大会虽然召开于建国之前,但会议全面总结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历史,确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的目标。“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成为了当时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和困难,但新中国的文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时,新中国处于“冷战”的国际环境之中,艰难地探索着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动员全体人民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它的功能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据统计,1949年中国的人均现金收入还不到100元,当然其文化的发展也只能处于极低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新中国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发展非常迅速,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更多地参与文化创作的同时也享受着文化的成果。虽然受到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但文化建设和发展鼓舞了人民群众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奋发图强,努力奋斗。三十年间,新中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完整的文化象征系统,初步建立了适应计划经济状况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体系,涌现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艺作品,新的文艺人才也不断涌现。感动过无数人、至今仍然保持着永恒魅力的、被称为“红色经典”的许多新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也是这三十年文化发展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全面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的文化发展让新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时期。

  从1978年开始,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由此开始了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1979年10月30日开幕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了《祝词》,全面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的文艺发展,并在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新的阐述,明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创造进入了新的活跃时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而十七大报告更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放到了重要位置,进行了全面阐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命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整个社会对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化,形成了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随着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开始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卓有成效。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开始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由于有了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有了高速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凸显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有了重大的进展。2008年的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国家文化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现。在近期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枝独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六十年新中国发展的交响曲中,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是其中辉煌的乐章。

二、见证辉煌:新中国文化发展的成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