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科技史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努力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10-10-31    作者:邓 楠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0-3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五、倡导开展科协工作理论研究,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团体

  深入思考科协性质等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钱学森反复讲,中国科协是中国的科协,不是别的国家的科协,而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协工作要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来办事,履行好党和政府的纽带和助手的职责。他非常重视科协的政治属性,强调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他积极支持苏步青等200多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的要求恢复中国科协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的联名提案,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

  提出中国科协组织体制新构想,着力推动科协改革与发展。钱学森深入思考并积极提出既与世界各国科技团体有共同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协组织体制构想。在1986年9月2日召开的中国科协三届二次常委会上,钱学森明确提出希望“建立一套高效能、高效益的中国科协的组织体制结构”。1988年8月18日,在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协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钱学森进一步描绘了“大科协、小机构、多中心”式的中国科协组织体制结构蓝图。他说:“第一是大科协。怎么叫大科协?科协的联系面是很大的,不能局限在哪一点上,得开阔一点,理工农医四个方面都有,将来可能还有新的方面,所以是大科协。我们不是小科协,就干一点,我们要解放思想,联系面广,叫大科协。第二是小机构。大科协,但不要搞大机构,就是办事机构是非常精干的。这个很重要,我们要提高办事效率,书记处讨论过了,怎么样提高效率,恐怕还要研究。第三是多中心。你的面很广,办事机构又小,那么具体办事就是实体,实体又叫中心。用多中心办实体的办法把中国科协的日常工作办好。办实体,就要讲经济效益,真正办成和现在改革开放精神相吻合的实体。”在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中国科协对机关的机构设置进行了相应改革,增设直属事业单位,扩展工作任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他关于科协组织体制的构想,对中国科协当前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化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认识,积极倡导科协工作理论研究。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首先是工程技术,然后是为工程技术做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再就是基础科学,最后经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层次。据此,钱学森认为科协工作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社会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他鼓励广大科协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加强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倡导开展“中国科协学”研究。经过科协同志持续不懈的努力,在听取有关专家意见300多人次、9易其稿之后,终于在1992年出版了一部以探索科协工作规律为主题的科协学著作,一段时期内成为科协干部培训的重要教材。

  钱学森的学术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科协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他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开创了科协工作的新领域,开辟了科协事业的新空间,开启了科协工作理论研究的先河,把科协工作全面推向了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纪念钱学林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深入思考、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继承和弘扬他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弘扬他坚持党性、爱岗敬业的爱国精神,切实把科协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协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作者为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1.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3.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