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为人梯,竭力培养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倡导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激励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1987年9月,钱学森主持召开中国科协三届六次常委会议,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朱光亚、王大珩等的赞同支持下,会议一致同意把原来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改设为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0人,白春礼、冯长根、杨卫、张泽等获得首届奖励,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科技和学术带头人,中组部就参与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工作请示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胡锦涛同志作出批示,认为中组部参与此事甚好。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至今已评选表彰了11届,大多数获奖者已成长为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院长所长、首席科学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倡导培养创新人才从青少年抓起,提出提前接受教育的方案。钱学森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设计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下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新方案,提出了人才教育的新模式,把教育改革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出路。在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方案中,他认为学生可以从4岁开始接受教育,12岁达到高中毕业,12至18岁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深造和综合发展。
善当伯乐,甘为人梯。钱学森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大力举荐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携奖掖青年人,即使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视为知己般对待。他在与一名普通科技人员合作撰写讲稿时,坚持署名在后,又将多年收藏的57份资料、43套图书全部赠给了这位合作者。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给来信求教的青年工整书写回信,讨论各种学术问题,帮助他们提炼思想,找准方向。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钱学森时说:“您一直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带出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才。”总书记的话是对钱学森一生培养人才、提携后学所作贡献的最好注释。2009年8月6日,在病榻上的钱学森仍然牵挂着、关心着我国的人才培养,他对温家宝总理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拳拳之心充分展现了钱学森作为“人民科学家”的报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