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科技史
“东方红一号”发射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 2010-04-25    作者:孟 红    来源:人民网 2010-04-25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卫星模型在中国科学院诞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中共中央对此很重视,分管科学技术的副总理聂荣臻向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的张劲夫交代,科学院要密切注意这方面的情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等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

  院党组研究认为:这是关乎国防和人民和平安宁的头等大事,必须立即展开相关工作。为此,中国科学院抓紧做了两项工作。

  一是拿出了我国第一个卫星规划。应苏联科学院要求,从1957年10月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球物理国家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苏联卫星进行观测,并成立了人造卫星光学观测组和射电观测组,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昆明等地设立12处观测站。按照副院长吴有训的要求,筹备电子所的陈芳允等几位科技人员自选课题,做了一个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不但能够接收到卫星向地面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及频率变化,还能计算出它的轨道,从而推测出它里面可能有些什么内容。张劲夫多次召集有关科学家座谈。科学家们认为,卫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任务带学科”考虑,可以带动诸多新兴技术的发展。卫星可以民用,亦可以军用。利用科学院已有的基础加速研究,再加上国防部五院等兄弟部门的力量,用几年时间,我国也能实现卫星上天。他们还建议科学院应把卫星列为重点任务来抓。因此,科学院党组把卫星研制列为中国科学院1958年第一项重大任务,为了保密,代号叫581任务。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聂荣臻责成张劲夫和国防部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王诤等组织有关专家拟定卫星发射规划。7月,中国科学院向聂荣臻报告,我国卫星发射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卫星。任务分工是:火箭以五院为主,探空头和卫星及观测工作以科学院为主,相互配合。要求苦战3年,实现我国第一颗卫星上天。

  二是为实现规划任务,成立了581组,专门研究卫星问题。581组组长是钱学森,副组长是赵九章、卫一清,成员有杨刚毅、武汝扬、顾德欢、华寿俊等。另设技术小组,由钱学森和赵九章主持。当时,这项工作抓得很紧,1958年7至9月,581组每周开2到3次会,张劲夫和裴丽生、杜润生、王诤、王士光、罗沛霖、钱文极、蔡翘等多次出席会议。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成立了3个设计院:第一设计院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火箭研制,为便于与上海市合作,11月迁上海,改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第二设计院负责研制控制系统,分3个研究室,业务方向分别是姿态控制系统仿真、遥控遥测和运动物体控制;第三设计院负责探空仪器研制与空间环境的研究,赵九章、钱骥担任科技领导。

  581组夜以继日,奋力拼搏,紧张工作两个多月,通过与院内外31个单位通力协作,完成了运载火箭结构的初步设计,搞出了载有多种高空环境探测仪器及动物舱的探空火箭头部模型,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空间事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8年10月,中国科学院跃进成果展览会保密馆,展出了卫星和火箭的设计图和模型,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参观,影响很大。

    1. 自主创新 推进中国空间事业科学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