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左起依次为:12月26日9时16分许,从武汉始发的首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湖北省咸宁市境内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上。12月25日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世博中心正式竣工。12月26日,医生准备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南川乡红阳小学老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均为新华社发)
“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2009年,钱学森先生的辞世,让更多的中国人重温了老人的这句名言。
也许是浩大工程令人叹为观止,也许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09年,发生在神州大地的科技创新,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科技创新,在温暖“寒冬”的日子里
“暴雪”、“寒潮”、“降温”……在2009年提早到来的冬季里,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字眼。华中地区,在温暖的室内“猫冬”的人们,或许不会注意到,一条绵延六百多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为这冬日的暖意作出的贡献。2009年,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一年的运行,在为华中地区送去源源不断电力的同时,使我国在国际高压输电领域,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引领者。180项自主创新技术突破、189项发明专利,构筑起这项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由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一年输送80亿千瓦小时的电量,虽远不是其全负荷的能力,却足以令国际同行惊叹。
2009年,比冰雪更加寒冷压在人们心头的,是上一年度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持续影响。对这一点,中国玩具业从业者感受最深。毕竟,全世界孩子手中的玩具,每十件就有近八件来自“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跌到“冰点”的时候,广东,中国玩具行业重镇,最早受到波及,也“伤”得最深——2009年参加广交会的国际玩具客商少了三成,全行业出口急跌一半、出口企业数量也锐减一半。但在“酷寒”中,仍然有广东“群兴玩具”这样的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企业负责人表示,靠的是公司手中拥有的300多项专利,靠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组建的创新研发队伍。
即便是在看似不起眼的玩具行业,也和所有领域一样,科技自主创新,是企业抵御“寒冬”的最好武器。这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存续,更关系到无数人实实在在的生活。
科技创新,甲流蔓延中的“定心丸”
2009年7月21日,陈竺微笑着接种疫苗的画面,引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中国卫生部部长成为全球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第一位志愿者。此时,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将病毒毒株送抵中国不到一个半月。
8月17日,疫苗临床试验效果被证实安全有效;8月31日,疫苗通过国家药监局专家审评;
9月3日,中国研制的全球首支甲流疫苗获准投入使用。
从研制、试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到最后的审评审批,整个甲流疫苗研制周期仅用了短短87天。这也是中国医药科技人员创新攻关,与疫情、与时间赛跑的87天。
甲流疫苗临床试验显示,中国各类型甲流疫苗对各年龄组人群均安全有效,接种一针后第21天时抗体阳转率最高达到92.8%。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示,“中国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我和我的家人会选择注射中国生产的疫苗。”
截至12月24日24时,全国各地已累计签收疫苗6937万人份,4333万人完成接种……
与当年非典来袭时心中的恐惧相比,面对2009年甲流的蔓延,人们镇定了很多。“没什么可怕的,疫苗很快就出来了。”中国甲流疫苗的迅速研制成功,无疑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公众的一粒“定心丸”。
甲流蔓延终将成为过去式,但人们永远会记得,2009年中国医疗科技人员在抗击甲流中所作出的科技创新贡献,他们的努力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