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徐轶杰:展现新中国教育家的群像,弘扬教育家精神
发布时间: 2024-03-06    作者:徐轶杰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24-02-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评传》(共三卷)

作者:程斯辉、刘立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既有个体,也有群体。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来源于群体,代表群体的根本利益,与群体有紧密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先进分子为实现群体的根本利益指明道路,教育启发群体,激发群体意义和价值的自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评传》集中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的群像,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可以说正当其时。

  该书精心选择了为大学建设做出贡献的、已经过世的47位著名大学校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的代表,详细地介绍了各位校长的人生经历、大学教育工作业绩。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其他在大学建设上所做出的种种创造性工作和努力,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该书所涉及的47位教育家中有72.4%有留学经历,他们放弃了海外优渥的生活,心怀理想信念,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才华和生命。他们之中有的还有多次留学的经历,比如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就被誉为“学成三度返,情系一往深。科研青云志,报国赤子魂”。他青年时代曾三次出国留学,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和教育。在中华民族危难的岁月里,他多次谢辞了美国同事的盛情挽留,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复兴而无畏地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陈赓带领全院以“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慨”,克服和战胜了无数困难,只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在东北寒冷的荒原上建设起了现代化大学城,为我国的军事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确立了“哈军工精神”的基础。面对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彭康和西交大人舍弃东部地区的繁华,培植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这些教育家都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拳拳赤子。

  这47位大学校长中,马寅初和孟宪承两位校长属无党派人士,钱伟长、叶培大、李秉德3位校长为中国民盟盟员,蒋南翔、吴玉章、成仿吾等40位校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党员校长占比85.1%。有的校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因各种原因未能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已至古稀之年但仍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他青年时代就投身于反清斗争,一生与时俱进,1959年以79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严济慈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也已79岁高龄。还有周培源、丁石孙、陈望道等,他们早年曾分别加入了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后来又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少部分校长是无党派民主人士,也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密切的联系。例如先后出任浙江大学与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曾说,自己从1939年开始“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家们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严格要求学生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但要掌握丰富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强健的体魄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他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尚品德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和工作人员不封闭在自己狭隘的业务中,关心世界的局势和祖国的发展前途,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明了崇高共产主义事业的真理性,并以身作则地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提出:“要多做好事,为地方国家服务,才是积极的道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向来以治军严肃、治校严格、治学严谨而著称。在领导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每次开会,刘伯承总是坐在那里一个姿势,威武端庄。刘伯承还亲自给高级速成系讲授“集团军进攻战役”,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广泛征求教授们的意见,编写了3万多字的授课提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伯承元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高尚人格,在教员和学员中自然就产生了无形的威严,大家从内心敬佩和服从,自觉以老院长为榜样,校园里严谨治学蔚然成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们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至今还流传着郭沫若校长亲自修改痴迷话剧的生物物理系学生曲信先剧本的佳话。郭沫若校长还专门写信征求他是否愿意转入其他学校学习并推荐他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习。曲信先最终成长为我国优秀的剧作家和著名的戏剧创作教育家。郭沫若注重启发式的教育,他主张把青年的好胜心转化成青年学习与成长的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家们对学术研究都具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大学校长中有一批著名的学术大师和著名的科学家。比如,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季愚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是著名的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刘佛年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秉德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南京大学校长潘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是著名的数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大连工学院院长钱令希、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严济慈、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是著名的化学家,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是著名的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叶培大是著名的光通信专家。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这十六个字不仅是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治学总结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们的集体写照。比如,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处理独立自主与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在学习苏联问题上,他强调要学习苏联培养人的原则,但不能照搬,同时还要吸收英美大学理工结合的经验。他主张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反对只是简单抄袭苏联现成做法而自己不假思索和具体分析的那种学习态度,主张注意研究我们国家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把苏联经验同我们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结合起来”。同样地,“学习苏联,绝不是说就要完全拒绝学习英美有用的东西,相反,我们是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吸取一切国家有用的东西”。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底色。诚如同济校长李国豪所言:“要培养有理想的学生,校长自己先要有理想,有献身于事业的精神。只有有理想、有献身精神的校长,才能凝聚一批有事业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作为的学生。”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们的“弘道追求”。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院长叶培大一直强调:“一个博士生导师,一个做前沿科学研究的学者,要特别注重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要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只有工作是国际水平的,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是国际水平的;只有培养过程是面向世界的,所造就的人才才能走向世界。”

  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院长朱九思主张“面向世界,进入世界”。1977年暑假,他带领华中工学院领导班子,组织700余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对世界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最终提出“要把华中工学院办成中国的麻省理工”,由此确立了华中工学院赶超世界一流的对标高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只有高等学校205所,而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高等院校数量已经超过3000所。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向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可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必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