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工作
发布时间: 2010-09-10    作者:李成武    来源:国史网 2010-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才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前进,与我们拥有一支数量众多,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30年来,我们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理念,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类高科技人才,实现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数千万各类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本文拟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大致勾勒和描述我国在人才工作方面的重大举措,重建新时期中国人才工作发展史,借以探索和总结共和国人才工作的规律和经验。

  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对于“人才”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进行精准的划分和界定。20世纪80年代初,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人才概念,即“具有中专及其以上规定学历或具有技术员(或相当于技术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显然,这个概念既不符合我国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大相径庭。其实,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种劳动者,都是建设新中国的有用之才,都是人才。

  与此相关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对于各种人才的指称,更为通行的名词是“干部”。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被编入了特定的单位或组织中。整个社会的从业人员被划分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几大块。相应地他们的身份就是干部、工人,因此就有了科技干部、企业干部、管理干部等等名称。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出现了“三支人才队伍”的提法,所谓的三支人才队伍,即党政人才、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这里的党政人才也就是过去的党政干部,在此意义上,我国过去的干部工作,其实也就有了人才工作的涵义。当然,严格意义的干部管理工作同人才培养工作又有一定的区别。好在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判定何者为人才工作,而是考察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历程,因此,只要是为了培养和选拔、安排、调用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方面的举措,皆可纳入人才工作的范畴。在文中,将突出干部管理工作中有关人才的选拔、培养等方面。

  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活动。因此在本文中,有关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方针、培养特殊人才方面的举措,一并纳入人才培养工作中予以讨论,当然,这种讨论有别于就教育论教育的论述,而是突出其人才培养的向度。

  此外,就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的发展进程而言,1992年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本文的叙述即以1992年为界,分两段展开,希望这样的叙事安排,能大致契合新时期共和国发展史的独特路径,也能展示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真实历程。

    1. 人才流向中西部当有政策推手
    2. 以人才振兴攻克贫困堡垒
    3. 期待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4. 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推进检察人才建设
    5. 传承红色血脉 锻造胜战人才
    6. 以人才新政补创新短板
    7. 聚焦体制改革 优化人才生态
    8. 人才是成功立业的关键资源
    9. 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10. 扶贫攻坚呼唤人才下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