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精神文明史
展示传统 更要介绍当代
发布时间: 2009-11-12    作者:范迪安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1-12
  字体:(     ) 关闭窗口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

    核心观点

  欧洲观众零零散散所得到的一些信息还不能够完全构成一个中国当代文化、当代艺术的整体印象。零散和局部,就意味着还有很多盲点,也有很多文化观念上的误区,甚至是偏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一方面要向世界展示我们伟大的传统,另一方面要展示当代的中国。

  正在比利时举办的覆盖整个欧洲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大规模行动。中国艺术遗产和今天的丰富创作,虽然不可能在一个艺术节里得到全面的展示,但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时段内集中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我想,可能在很多年以后,许多观众还会回想起在那个时候,有一个中国艺术节,在那个艺术节上,他们看到了属于中国的东西。

  在接触中,我觉得欧洲公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持尊重的态度。因为欧洲从古典到现代的文明,公众文化教养、文化素质普遍比较高,他们很希望有机会欣赏中国的文化经典。

  同时,他们更渴望知道中国文化今天怎么样,对传统保存得怎么样,延续得怎么样,继承得怎么样,中国当今社会、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的发展有没有同步。因为他们零零散散所得到的一些信息还不能够完全构成一个中国当代文化、当代艺术的整体印象。零散和局部,就意味着还有很多盲点,有很多文化观念上的误区,甚至是偏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一方面要向世界展示我们伟大的传统,另一方面要展示当代的中国,展示今天的文化发展态势。

  向世界展示我们的艺术,要用人家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方式,要会讲故事。我们看很多西方的经典,可能记不得每个剧作家的生平,但是我们记住了故事。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我们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介绍中国书法独特的美和中国当代建筑的生机勃勃。

  今后,中国文化要大规模地走向世界,我觉得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因为我们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把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已经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很多欧洲国家,在推动他们本国文化的世界传播上就是有政府资金的投入、有公共财政的投入,这方面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应该有更多的条件。其次,要更多地做文化的研究工作。因为文化的交流、艺术的交流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要了解人家对中国有多少印象,有多少盲点,有多少误区。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人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反观我们如何配置更好的资源,来进行文化的传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很好的合作机制。因为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也像经济领域一样,做得好的时候是共赢,也就是我们传播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对方感觉得到营养,得到借鉴,得到充实。不要把文化交流看成只是短时间的热闹,而应把它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 

  (本文根据作者在人民网的访谈整理)

    1. 欧阳雪梅: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2.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 进入佳境的新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4. 加大对外文化交流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5. 文化输出与责任
    6. 怎样在法兰克福讲中国故事?
    7. 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监测体系
    8. 光明专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9. 如何加快文化“走出去”
    10. 高校如何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