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实践特征和贡献影响
发布时间: 2021-11-29    作者:张占斌    来源:理论视野 2021-07-29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成功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确立,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奇迹揭示了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证明了精准扶贫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具体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当今世界反贫困提供了范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主要由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体系、动员体系、监督考核体系构成,其主要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保障支持;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进行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监督巡查机制,实施严格考核。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了发展中国家减贫理论模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文见附件。

  1.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历史逻辑、实践特征和贡献影响_张占斌.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