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行者无疆:人大附中的第九任校长--刘彭芝
发布时间: 2009-09-12    作者:靳晓燕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9-11
  字体:(     ) 关闭窗口

用母亲的慈爱和师者的睿智,刘彭芝带着全校师生从时代的脉搏中找寻着人大附中未来的方向。

   与刘彭芝相见,还是在那座小办公楼里。正是暑期,校园正在施工,明年就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建校60周年。

  她是人大附中的第九任校长。以她现在的年龄,该是退休了,但全校教职工又高票推选她继续担任校长。

  精力还是那般超常。12年的校长磨练,使得她早已不知疲倦为何物——每天晚上三四个小时 的睡眠之后,萦绕在她脑中的就是学校、就是教育。

  “鲜花,在前面;我们,在路上!”她习惯于在争议与怀疑中执著前行。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到“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她不断变换的思路总使周围的人时时处于不解之中,不解之后是惊叹,由惊叹而折服,由折服而敬佩。

  学生李晶莹:人大附中像个奇妙的“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奇珍异宝”:足球联赛、乒坛争霸、口语擂台……还有合唱团、舞蹈队、网球俱乐部等社团。

  刘彭芝:学校就应该是那个搭建舞台、为学生拉开大幕的“人”。喜欢舞蹈,就敢开个人舞蹈专场;喜欢画画就敢出版连环画册……羡慕这样的青春,丰富而多彩;赞赏这样的生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她的人生三大“至乐”之一。

  从教40余年,学生的一声“刘妈妈”让她泪语哽咽。社会兼职十多个,各种荣誉不计其数,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称谓就是“刘妈妈”!

  她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似一条条小鱼儿,在蔚蓝的海域里自由游弋:在虚拟的科学实验室接触最新的前沿科技,在多达150多种的选修课程表中自由选择,在同外教的沟通中感受多元文化,在新奇的劳技课中大胆畅想、动手创造,在一流的远程教室里享受高质量的国外教育。有超强的教师团队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有可以表达想法、实现创意的自由空间……

  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骄傲和自豪、自信和快乐——

  不仅一次次演绎着高考成绩居北京前列的“神话”,还创造了中学生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次出现在《NATURE》杂志上的“奇迹”;创造了在正规中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三高足球俱乐部”,并谱写了中国足球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出现俱乐部球员成为博士生,第一次全部由学生军代表中国出战世界“大运会”,第一次在世界中学生大赛中夺冠;世界中学生国际象棋、围棋等竞赛冠军、世界中学生健美操竞赛冠军、第35届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交响乐组金奖的桂冠也都囊括在手……

  教育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前提是敢做梦。

  1997年7月3日,在上任的第5天,她把积聚心头多年的教育梦想大声地喊了出来: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这是她站在中国和世界的教育视野上给人大附中定位,从时代的脉搏中找寻着人大附中未来的方向。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她确立了“世界一流”的十个具体目标,整顿校园、打造名师、走访芬兰、新加坡、英国、独闯杰佛逊高中,带回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前开展课程改革的尝试,与世界名校结为友好学校,启动“中加远程教学”,实现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纽约州堪顿中学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活动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大附中把我国中学教育带上了国际竞争舞台。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资优儿童的潜能开发,她更是走出了一条超常之路。

  作为人大附中超常教育早期的实践者和亲历者,从超常儿童实验班基础、华罗庚数学学校、华罗庚学校、仁华学校名称的改变,我们也会读出她对超常教育理解的提升。在她看来,智能超常儿童并不局限于实验班,超常智能也不只表现在数理逻辑方面,许多孩子在语言、创造力、艺术体育、组织能力、演讲能力等方面也有超常的天赋,需要得到开发和培养。

  “如果否认儿童的智能差异,机械强调‘齐步走’,‘剃平头’,很可能埋没了这些孩子,这将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民族的悲哀。”

  最宽广的平台给孩子们打开了,他们酣畅淋漓地表现着自我:视数理化为“天书”的王羽熙在人大附中才会快乐地挥动画笔,自由地挥洒才情,高考数学33分的成绩并没有影响他走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课堂;雷诺车手程丛夫在享受着赛车场风驰电掣的成功的同时,同样享受着课堂的宁静和与同伴嬉戏的开心……这些在传统教育看来是如此“偏科”“瘸腿”,甚至“不可救药”的孩子,也可以在中学校园里轻舞飞扬。

  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这样多的做梦少年:发明天才吴天际、校园“黑客”侯小迪、学苑怪才潘思塑、剑桥学子肖盾、世纪少女杨夏男、少年导演杨迪、小小摄影家宋淼……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不顾自身兴趣与特长,都去攀登分数的‘珠穆朗玛峰’,不仅是愚蠢的,也是残酷的。我们的教育要帮助每个学生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支点,心里要孕育着自己的梦想。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权利,唯有此,才可以称之为‘教育’”。刘彭芝说。

  已是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系学生的陈殊,是当年参与HGP(人类基因组中心实验室)项目的高一学生,她回忆道:“繁重的课业使我们不能全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我们把矛盾跟刘校长说了,算诉苦吧。”

  “那就全力以赴!课不用上了!期末考试免了!你们搬到实验室去!”

  即使作为一校之长,这个在短短几分钟内作的决定,也不是容易的决断。谁可以这样爽快地当校长?

  这倒符合她的作风:大胆、果断。因为在她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框框两个字。因为她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为了挽救一位有暴力倾向的行为偏差生,让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竟然配了一名特级教师担任班主任,一位心理学博士生担任副班主任,为一位同学编了一个班。

  为了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人大附中因材施教,跳出传统教学一成不变的窠臼,规定: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免修(需通过教师检测),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对个别天赋极为优异的学生,特例特办,允许他去图书馆自学,或去实验室做实验,给他充裕的自主支配时间;而当某些学生因为参加科研实验、专业训练、社会活动等耽误上课、考试时,允许他们不参加考试,再由教师个别辅导。

  享受着“特权”,一个个学生在超常教育的跑道上自由飞奔。

  钱江、肖梁、陈欣奕、易园、姚健刚、严奇、沈雷、肖宝强、肖盾……每每提及学生的名字,她总会充盈着无限的快乐。“爱的极限是什么?是崇拜。我崇拜我的学生,他们值得我崇拜。”

  无论超常生、特长生、普通生……每一个进入人大附中的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尊重与宽容、欣赏与关爱、引导与激励、平等与合作,学校成为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