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刘少奇研究
关于刘少奇指导援越抗法行动的情况
发布时间: 2019-04-22    作者:曲爱国    来源:国史网 2019-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刘少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指导者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是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领导者。

  刘源政委的著作《梦回万里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1]初稿形成后我就曾拜读,出版后又数次拜读,深深感到这是一部尊重历史、客观真实的著作,是一部走入历史深处、揭示历史内涵的著作。书中对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刘少奇的军事功绩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但可能受篇幅所限,对刘少奇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情况着墨不多。所以,我想就刘少奇指导新中国援越抗法行动的情况做点补充,就教于刘源政委和各位领导专家。

  新中国成立时,越南抗法战争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随着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特别是向华南进军,越共中央决定向中国寻求支援。194912,越共中央代表李班携带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胡志明的求援信到达北京。当时,毛泽东已经启程赴苏联访问,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与中央政治局的同志研究后,决定先向越南提供部分武器弹药和医药,同时派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罗贵波作为中共中央代表赴越南了解情况,然后再派遣军事干部、展开军事援助。这一决定得到毛泽东的批准。刘少奇也由此开始指导对越援助工作。

  19491212,刘少奇起草电报,指示第四野战军调查中越边境交通情况,随后又亲自督查装备运输和筹备工作。195018,中国第一批援越装备交付越南,包括各种子弹13.3万余发,炮弹1200发。

  19501,胡志明秘密访华并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毛泽东会谈。刘少奇不但代表中央与胡志明进行会谈,而且亲自安排胡志明的行程,对每一个细节都具体过问。两位伟人的深厚友谊进一步深化。正是在这次访问过程中,中、越、苏三国确定了支援越南抗法战争的基本方略。毛泽东访苏回国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34日举行会议,认为越南民族解放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有责任给予援助和帮助。援助越南也是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打破帝国主义包围所必需的。根据这一精神,14,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相关中央局和领导同志的指示电报。中国对越南的援助由此全面展开,刘少奇则成为中国援越工作的总指挥。

  中越两党、两军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的沟通大致是这样进行的:

  在两党层面,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胡志明代表越共中央,通过罗贵波就越方战争指导和中国援助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越方的意见和决定由胡志明告知罗贵波通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的意见和建议大多由刘少奇提出,经毛泽东审定后,通过罗贵波通知越方。在两军层面,越方军委的要求和决定通过韦国清等人报告中共中央军委,军委的答复报中央,经毛泽东和刘少奇审定后发出。在战役层面,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和越军总部指挥作战。在这个沟通的链条上,毛泽东是中国方面的最终决策者,而刘少奇则处于最高决策者和最高组织者的位置,代表中共中央具体帮助越共中央进行战争指导,如确定派遣罗贵波担任中共中央联络代表前往越南,与越共中央建立联系;协调组织国内相关方面,指导开启对越南的军事装备物资援助。到19507,中国向越南提供了6个师的装备弹药,同时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了换装训练。正是依靠这批装备和用这批装备换装训练的部队,越南人民军取得了边界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抗法战争的局面。

  刘少奇亲自主持了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组建,并确定由韦国清担任团长。1950627,刘少奇在与毛泽东、朱德一起接见中国军事顾问团成员时指出:你们去后,要帮助越南建设正规军队,进行正规作战,并且一定要组织打胜仗。要大量训练干部,并鼓励军事顾问们:你们此次去执行的任务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要做好遇到困难的准备,越南革命胜利的时间不会太快,“我看三年的准备是需要的”。[2]越南抗法战争的进程验证了刘少奇的这个判断。

  1950年的边界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越南人民军基本实施游击作战。而在边界战役中,由中国装备和训练的越南人民军在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及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指导下,第一次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了法军重兵集团,全面控制了中越边境地区,并且转入了战略进攻,军队建设也开始进入新阶段。

  边界战役的胜利,中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毛泽东亲自就越军战役指导多次发出指示电。同样,刘少奇也做出了重大贡献。《陈赓日记》中有一张照片是刘少奇在听取从越南回国的陈赓汇报工作,实际上,说清楚这张照片的背景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清了刘少奇在越南边界战役中的作用。

  19505,武元甲到昆明与陈赓会面,讨论越军部队装备、训练和作战的相关问题。在接到陈赓汇报会谈情况的报告后,刘少奇意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越军要夺取边界战役的胜利并发展壮大,中国要有效地进行对越军事援助工作,均需要富有战争经验的高级指挥员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越南进行指导。23,他致电陈赓,指出目前越军在中国的“部队整训和装备,将来作战指挥及后方勤务等,陈赓同志均有亲自前去协助之必要,望加准备”。618,他为中共中央起草电报,就赴越任务指示陈赓:根据越南各方面情况和中国可能的援助,与越共中央共同拟定一个可行的军事计划,同时拟定一个中国援助越南的计划,以便中国根据计划进行援助,越方根据计划“训练干部,整编部队,扩大兵员,组织后勤,进行作战”。关于陈赓的身份,他在30日代表中央起草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以中共中央代表的名义,“在军事上协助越共中央并处理援助越南的各种问题”。[3]

  陈赓卓越地完成了使命。在他回国的时候,刘少奇专门听取了他的汇报,并在1950128日致信胡志明:“我们认为你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及来信中所说的‘长期奋斗,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贯彻这种方针,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目前对你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这种正确的方针之下,制定你们各方面的具体政策,从各方面进行周密而适当的组织工作,以便从各方面把你们的力量组织起来,在统一的指挥之下去和敌人进行有计划的斗争。在这里,我们派给你们的顾问,或许能够给你们一些帮助,向你们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议……但是所有这些,都只能根据越南的实际情况,从越南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加以规定”。[3](p.601)这封信中所确定的原则成为中共中央处理援越工作的基本准则,而信中的建议则成为越共中央此后指导战争的基本思路。

  195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下简称中联部)成立,对越援助的具体工作由中联部和中央军委相关部门直接办理,其中军事援助工作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统一筹划。但刘少奇继续指导对越援助工作,在众多重大事项上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特别是两党中央间就战争指导、政权建设、军队发展等重大事项交换意见,许多是胡志明与刘少奇通过信函往来、电报来往和会谈等渠道进行的。

  刘源政委在书中写道: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刘给胡的电报不下百件,以至军队怎么编,物资怎么运,根据地怎么建,边贸和援助怎么区分,群众生产生活怎么抓,全面周到”。[1](p.250)“不下百件”只是统计了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以及所起草的中共中央给胡志明和越共中央的电报,而他起草的中共中央或个人给罗贵波、陈赓、韦国清、乔晓光等中国顾问,以及给各中央局、野战军的指示电到底有多少,虽然没有详尽统计,但是肯定数量很多。这些电报和指示的时间跨度为1949年底至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束,内容包括越南抗法战争的战争指导、战略方针,越南的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军队建设,中越两党、两国、两军关系处置,援越顾问的人员选派和工作策略,援越装备物资和资金的运输筹措等各种事项,大到决定战争进程的重大决策,小到具体工作的细节安排,可谓是包罗万象、周密细致。

  对越军作战和建设的指导是帮助越军逐步扭转战场形势、掌握战局主动的关键因素,而对越共中央的战争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则是帮助越南最终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刘少奇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代表中共中央所进行的就是这项工作。可以说,刘少奇的统筹掌控是中国援越工作有效、有力的关键因素,他的指导和帮助是越南抗法战争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

  以上,我只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补充刘源政委书中的内容。实际上,类似的事例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只是由于相关档案文献还没有公布,目前尚无法全面、细致、准确地描述刘少奇在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作用与贡献。但是,阅读已经公布的档案文献和研究成果后我们依然可以得出结论:刘少奇在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在新中国重大军事行动的指导上都是重要的决策者与领导者,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已经将他的贡献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史册上。

  参考文献

  [1]刘源:《梦回万里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斗争史实》,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5~7页。

  [3]《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2,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186256257页。

  注释

  1*本文为20181117日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的“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1期   

    [责任编辑:郑    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