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的群体(集体、阶级、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演进过程。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同当时的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兄弟进行论战时就曾批评指出,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鲍威尔兄弟所认为的“英雄”的精神,人民群众不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相反,“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换言之,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虽然无法与包括英雄在内的个体的活动相割裂,但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历史的简单堆砌。“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的群体(集体、阶级、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演进过程。这表明了马克思首创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人民群众构成社会发展核心动力
在各种社会发展动力中,人民群众是核心。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从实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数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其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杰出的历史人物即从其中脱颖而出)。第二,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看,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就构成生产资料,这是生产力中的客体性要素,而劳动者是生产中的主体性要素,即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是象征劳动力发展水平的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的研发者和操控者,劳动者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而人民群众是劳动者的母体,可谓生产力的原动力。第三,马克思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这就相当于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第四,因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人民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创造的,一切社会变革的生力军和决定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凡此种种皆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本体论的角度讲,作为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当仁不让的最高存在。所以,在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在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利益与需求是第一位的。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这都是社会经济生产、政治管理、文化建设等一切社会活动应当遵循的指导原理,也应是一切社会活动的终极目标。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评价政府施政纲领和行为的最高标准。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制度、路线措施在实践中的施行效果如何,其最终的判断权属于人民群众。进一步讲,国家和政府理当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这是其本体归属和真正价值之所在。这样的本体论认知兼具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丰富或强化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现实意义则在于有助于指导和谐、公平、正义、有序、稳定的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推进社会变革目标的实现,有助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民心向背决定历史的走向进程
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已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上无数次为胜于雄辩的史实所证明,其中包括民心向背对一个王朝、政党、国家、重大历史变革的命运与前途的决定性作用。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当年在物资、装备、设施、军力极其匮乏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使中国人民重新站立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曙光,制胜的法宝就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条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时也为党从革命胜利走向建设实践锚定了正确的本体归属。
相反,历史上鱼肉人民、自断其命脉的愚者也大有其人,放言“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正是出乎其类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定律的绝对正确性不容置疑,违背浩荡的历史洪流,波旁王朝必然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所淹没。俱往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史的天空留有无尽可资借鉴的宝藏与启示,尤其是唐人杜牧对于历史经验教训那段论事入髓、论文刺心的总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更是剧作者。马克思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经典描述,切中了历史发展的脉搏,呈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的本真风貌。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