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二〇一〇年抗洪救灾所体现的伟大精神
发布时间: 2010-10-20    作者:黄晓波 姜玮等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0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遭受了洪灾水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敢于胜利,出现了一幕幕抗洪救灾的动人场景,夺取了一场场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九八抗洪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全国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党委和政府坚持生命至上,凸显了以人为本理念。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展现了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本情怀。面对防汛抗洪的严峻形势,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各地党委和政府在指挥抗洪救灾中,首先关注的就是群众安全转移了没有,强调最多的是生命第一、生命至上。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每次洪灾来临或水库堤坝出险时,都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地区群众安全转移,提出宁可10次提前转移没有发生灾害,也不能因麻痹大意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湖南省委、省政府定下了“确保生命安全,确保防洪安全,确保供水安全”的防汛抗灾总目标。陕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抗洪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在重大灾情面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6月21日,江西省抚州市唱凯堤决口后,各路援军紧急驰援灾区,创造了48小时解救和转移10万余被困群众、无一人伤亡的抢险奇迹。在抗洪救灾的不同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全力做好搜救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切实加强疫病预防,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等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所有这些,都充分凸显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抗洪救灾遵循规律,凸显了科学理性精神。在抗洪救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离不开发挥科学的力量。抗洪救灾不仅是对广大军民意志品质的考验,而且是对各地党委和政府应对风险能力的考验。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各地党委和政府自觉遵循规律,依靠科学、理性务实,牢牢把握抗洪救灾的主动权。准确预报、超前研判,为正确制定抗洪救灾的决策部署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汛前,各地就认真分析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判断今年防汛抗洪形势,积极动员部署防汛抗洪任务,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充分做好抗洪准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抗洪救灾行动的实施和夺取抗洪救灾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汛情灾情,许多地方组织各方面专家认真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做到了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科学调度、科学抗洪救灾。江西省形成了一整套有效做法:当发生强降雨并达到临界雨量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按照县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联户防范责任制和防御明白卡要求,坚决落实提前转移人员制度,组织力量提前将危险区域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后重建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齐抓、生产生活兼顾。可以说,遵循规律、科学理性是今年抗洪救灾的显著特点。

  各地各方通力合作,凸显了团结协作精神。今年的抗洪救灾再一次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团结、大协作的伟大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实质是集体主义精神。在抗洪救灾中,团结协作精神集中表现为全国各地各方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军地合作、军民同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顾全大局、通盘考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行动、协调联动,形成了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所有人都表现出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表达着一个共同心愿:抗洪抢险不分你我,抵御洪灾是应尽的责任。洪水无情,人间有情。在整个抗洪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了极大弘扬。今年抗洪救灾中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伟大民族,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基层党组织迎难而上,凸显了敢于胜利精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群众中的战斗堡垒。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勇于拼搏、敢于胜利,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在洪灾面前,基层党组织勇挑重担、积极行动,发动和带领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抗洪救灾,真正成为了抗洪救灾的坚强指挥部、桥头堡;广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奋战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真正成为了抢险救灾队伍的排头兵、主心骨。人们可以看到,在各地防汛形势最危急的关头,哪里有险情、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关键,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足迹。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就是一盏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让人民群众在危难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一个个党组织就是一个个坚强的堡垒,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了可靠的护佑。这种英勇抗争、不畏牺牲、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黄晓波 姜玮 甘庆华 黎康)

    1. 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 引入巨灾保险应对自然灾害
    3. 我国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取得显著进步
    4. 亚太经社会报告:亚太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5. 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6. 灾害面前,“说”是一种责任
    7.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10月16日修订)
    8. 新中国建立初期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 灾害治理的心理健康援助制度建设
    10.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灾害救助史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