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录
发布时间: 2010-05-12    作者:车玉明 刘铮等    来源:新华网 2010-05-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图表:汶川特大地震回顾 新华社发

  一阙壮阔豪迈的史诗,在世人眼前展开。仅仅两年时间,当我们再度来到汶川地震灾区,这个人们记忆中山河破碎的悲伤之地,已浴火重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一切。

  北川老县城:遍地的瓦砾、倾斜的楼房、崩塌的山体,一片寂静。

  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37米多高的北川新县城第一高建筑羌族碉楼已经封顶,静静地俯视着脚下已经竣工的3000多套安居房。这个月,老县城1万多居民将告别板房喜迁新居。

  黄泥墙、木板门、红灯笼、青砖瓦,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建筑依山势高低错落分布在古街两边,在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映衬下,今天的汶川县水磨镇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什邡市红白镇,从杮子坪村到红白村,从五桂坪村到峡马口村,灰瓦白墙、坡型屋面、仿木门窗,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银杏古树、依依杨柳和青山绿水相得益彰,仿佛江南。

  北川县擂鼓八一中学,在大山中难得的开阔地带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带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有着塑胶跑道的绿茵场。由济南军区援建、清华大学设计的这所现代化中学,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为9度。

  被摧毁的厂房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遭受重创的东汽在异地迁建后焕发生机: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今年产值可达到200亿元,是震前的一倍;产品结构大调整,在风电、核电、太阳能等领域跻身“一流”行列。

  ……

  仅仅两年间,汶川地震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什么力量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

    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奇迹及启示
    2.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启动古城区灾后恢复重建
    3. 回良玉出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
    4. 审计署建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数据库
    5. 李长春出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展览开幕式
    6. 四川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7. 北大师生眼中的灾后重建——来自汶川的调查报告
    8.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城乡住房重建已基本完工
    9. 时代·旗帜·党和人民:感动与感恩
    10. 聚力托举新玉树——写在青海玉树地震百日之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