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调效率目标,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在东部的带动下,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水平,全国经济连续十多年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差距尤其是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第二阶段是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坚持“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1991~2006年)。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方面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对西部、中部、东北部地区采取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把“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统一起来,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阶段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发展和协调相统一”可持续的国土开发格局的互动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这一时期,东中西部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此阶段的特点是: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合理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全文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