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城乡建设史
贫困与反贫困: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乡村问题的表达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7-07-04    作者:赵兴胜    来源:安徽史学 2016-11-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有关1949年后中国乡村集体化问题,目前的学术界很少关注和思考它是建立在一种什么样的问题意识之上,以及如何评价这种问题意识及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一直认为贫困是乡村问题的核心,并认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严重的自然灾害、人口过剩、政府提取过多、文化与技术落后等因素造成了贫困问题。基于此,它提出了以集体化、水利化、机械化、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和文化与技术革命等为中心的反贫困措施。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贫困是个历史性窠臼,中共的乡村问题意识具有合理性,其反贫困政策与实践大多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但人们却长期轻视乃至漠视这些因素,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悖论现象。对集体化时代中国问题的研究如果不和中共的乡村问题意识结合起来,就不能深入到社会历史领域,甚至有可能陷入狭隘的权谋论中。

  全文见附件 

  1. 贫困与反贫困_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乡村问题的表达与实践_赵兴胜.pdf
  1. 何益忠:中共创建时期“民主集中制”考
  2. 俄三位学者谈中国改革实质:外国经验中国化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知识分子思想教育的基本经验
  4. 吴珂:中共对成都接管中的政治动员及其效力
  5. 中共对成都接管中的政治动员及其效力
  6. 中共早期文艺理念的路径依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继承性
  7. 建国初期中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历史地位
  8. 中共力推“政德建设” 专家指并非简单说教
  9. 中共缘何“高调”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10. 英国卫报:现阶段或是中共的黄金时代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