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城乡建设史
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希望之路
发布时间: 2010-08-23    作者:栗战书    来源:《求是》 2010-08-16
  字体:(     ) 关闭窗口
   通过专家与农民、科研与农业的紧密结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探索和创新实践,这不仅符合黑龙江当前实际,而且具有全局性意义。

  一、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彰显了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始于我省农科院以科技帮扶10弱县为宗旨的“院县共建”。在科技扶贫过程中,农科院率先提出“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理念,从体制创新入手,与市、县开展互利合作。随着合作成果和作用的不断显现,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全省15家农业科研院所、涉农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全省67个县(市、区)开展合作共建。

  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由科研单位出技术、出成果、出管理,县里出土地,采取公益性、市场化等方式建立不同层次科技示范园区(田),集中展示全省乃至全国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至今在县级建成了156个标准化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区,在乡镇建设了8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村屯建设了5287块示范田,每年前来园区参观学习的农民达150多万人次。

  兴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大院设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每个专家大院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电话,有专家常年驻院服务。目前,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已在全省实现了全覆盖,累计入驻科研人员20多万人次,有160万人次的农民到专家大院咨询。

  谋划农业科技致富项目。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省集中组织各学科专家深入各县,与其共同研究推进作物原良种基地、标准化饲养及品种改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10大类高新技术和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帮助各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2003年以来,共谋划实施科技致富项目363个,项目累计实施面积2500万亩,项目区年户均增收2414元。

  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根据农村实际和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民普训工程、农村科技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乡村干部培训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全省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两万多场次,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500多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多万份,举办电视讲座4574场次。

  选派科技副县长。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在参与共建的涉农科研院所和学校等,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组织把关的方式,选派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科技人员,到各县担任挂职科技副县长,具体负责全县农业科技工作。全省已先后下派67名科技副县长。

  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而且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走上了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农民素质提高的轨道。

  一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畅通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渠道,使农业科研和生产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全省共有920多名专家参与了共建活动,走进田间地头,成为传递科技的使者,成为进入经济主战场的生力军。

  二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建起了科技与农民对接的直通车,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科技含量。通过兴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设置免费咨询台、开通农业“110”热线电话、专家网络在线等交流平台,各级专家在线全天候服务农民,实现了零距离指导和面对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农业防病治病一项全省每年就减少损失5亿多元。

  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激活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了成果推广转化速度。合作共建解决了科技成果难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问题。实施合作共建以来,全省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2450项,相当于农村改革以来新品种新技术总和的1/3。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8.5%。

  四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技术队伍。通过园区带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以及科技培训等途径,广大农民学习、掌握了众多农业科学技术。全省种田能手迅速增加,家家都有了种地明白人,3万多农民成为种养业的行家里手。乡土人才数量也逐年增多,“土专家”、“田博士”和农民经纪人达到20万人。

  五是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共建单位立足各县(市)产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特色新兴产业。如针对泰来县花生产业发展需要,农科院引进了大垄双行种植的栽培模式,累计给农民带来1020万元收益。

    1. 胡锦涛在河北农村考察工作
    2. 走向共赢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
    3. 生物、信息技术是农业发展双引擎
    4. 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好农业科技创新
    5. 托举“中华大粮仓”的雄厚科技力量
    6. 山西农业科技跨国推广转化
    7. 专家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七大亮点
    8. 刘朔: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
    9. 权威人士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10. 落实“三强三保” 抓好今年“三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