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当代中国研究机构 >> 越南当代中国研究所
越南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18-08-27    作者:杜进森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简介]杜进森,博士,教授,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所长。[关键词]中越关系中国当代史越南改革开放

  中国是越南的大邻居,中越关系历史悠久,两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越南始终非常重视了解和研究中国。

  中国自1978年、越南自1986年开始的改革开放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两国目前也都面临许多类似的问题。因此,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非常重视中国当代史研究,特别是自改革开放至今这一阶段,以便借鉴中国经验。

  越南现阶段的研究概况

  (一)研究中国的机构及研究队伍

  1研究机构

  越南研究中国的机构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中央各部委、高校以及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

  中央各部委主要有:越南中央共产党委员会的中国和东北亚司、胡志明政治—行政学院;越南外交部的东北亚司、战略研究所、外交学院;公安部的战略研究院以及国防部的国防国际关系院。

  高校主要有:河内师范大学的中国学中心;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东方学系(中国学班)、中国学中心;河内国家大学外语大学的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系;河内大学中文系以及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东方学系(中国学班)。

  研究院所主要是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其职能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以及越中关系等领域进行基础研究;为越南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参与培养中国学研究队伍;巩固和增强越中传统友谊,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等。

  2研究队伍

  中央部委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数量不多,专家学者们轮流在越南驻中国的大使馆、领事馆、办事处(北京、昆明、南宁、广州、香港、台北)工作。高校研究人员数量也不太多,主要从事中文教学工作。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目前有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人,博士9人,硕士17人。

  研究人员主要是越南国内的学者,还有一些学者来自中国(含台湾)、美国和俄罗斯。就中国研究所来说,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有27名研究人员在中国进行过短期或长期进修,其中包括1名博士、4名硕士。目前在中国留学的还有3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

  3配合研究、教学和国际合作

  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参加科研题目、研讨会等开展研究活动,同时一部分研究人员亦参与教学工作。研究机构都有各自的国际合作伙伴,中国研究所的合作伙伴主要有中国(含台湾)、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建立了与中国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合作框架。

  越南进行中国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越南中央各部委的研究机构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需要进行对策性研究,高校的研究是与教学和培养紧密相连的。但无论在对策性研究还是在课题研究以及教学过程中,都会邀请各方面的学者一起参与。例如,关于中国的对策性研究中国研究所的学者都会参与。河内师范大学的中国学中心、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中国学中心的活动,亦都有中国研究所的学者参与。

  中国研究所作为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专门研究中国的机构,自从成立以来已承担了2个国家级的学术课题、完成了50多个部级(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课题以及300多个所级课题。课题内容主要围绕三大主题:中国的传统,包括历史、文化(从古代到1949年);中国当代史,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越中关系,即越南和中国自1950年建交以来,特别是1991年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关系。从上述三大主题可以看出,越南的中国研究是以当代史为重点,越中关系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1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

  中国当代史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对外关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政治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国家建设、农村基层民主、中国崛起的政治保障等;经济领域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吸引外资、中国入世以及中国经济崛起及其对越南的影响等;文化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文化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中国软实力文化建设等;社会领域的研究包括中国的社会阶层变化、和谐社会建设、公民社会建设和中国崛起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对外关系领域包括中国冷战以来的对外政策调整和中美、中日、中俄、中印、中国与东盟等的关系等等。

  2关于中越关系

  中越关系是我所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课题主要是与中国关系中的胡志明思想,两国关系的成就、问题和展望,其中包括两国关系中遗留的问题或者面临的困难,如信心建设、贸易逆差、中国在越南投资和承包项目的质量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

  未来研究方向以及中国研究所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合作展望

  (一)中国研究所未来的研究方向

  1中国研究所的研究重点

  中国研究所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生态、国防安全等领域的现状分析及对2020年的发展预测;中共怎样处理政治与经济、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等的关系和化解矛盾;中共怎样解决四大考验和四大危机,特别是党与群众的关系、中共执政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各种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等;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社会与文化体制改革;中国与越南的“两廊一圈”战略落实及其影响;“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包括泛北部湾合作、一轴两翼等战略。

  2越中关系的研究重点

  继续细化越中关系中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进行的理论探索、实践和经验;研究中国发展战略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越南应对的措施;根据两国关系中存在的新老问题,提出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如贸易平衡、提高直接投资质量、承包工程质量、越中及有关国家的海上问题等。

  (二)对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合作的展望

  至2013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实施了35年,越南的改革开放也实施了27年。越南共产党十二大将在2016年召开,并对越南改革开放的30年作出总结。因此,越南非常需要参考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经验。

  至2013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4年,越南共产党已经执政68年,都与苏联共产党下台的时间点不远。从总结苏联解体和苏联共产党下台的教训出发,越南共产党非常需要参考中国共产党怎样提高执政能力和经验,以便巩固越共的执政地位。

  两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解决各种重大关系的经验。越共十一大在修改补充纲领中提出解决各种理论的关系,包括改革、稳定以及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完善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发展文化、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公平等之间的关系;独立自主与融入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做主之间的关系等。

  解决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的经验,例如:医疗、教育、就业、富贫差距、土地所有制,等等。关于党执政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下之理论问题,特别是怎样建设、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体制。

  今后,两所可以有许多合作方式,如交换研究成果、学者间的交流、邀请参与研讨会、共同研究课题等。2013~2014年,双方可进行合作的研究领域,如在绿色经济发展问题、市场经济中社会问题的解决、建设文化软实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对越中两国的经验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与越南是相邻的国家,越中传统友谊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胡锦涛先生曾说过,中越关系是“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相关”。2011年越中联合声明已强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是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

  当前,两党、两国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两国在不同领域中的合作,包括加强两国研究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不仅完全符合两党、两国政府、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且对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巩固两党执政地位、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合作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965年来沪越南留学生考述
    2.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3. 记忆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百姓竟然暗害我军
    4. 专家:外交部公布中越南海冲突细节是很大进步
    5. 中方就中国在越企业遭严重暴力袭击提出严正抗议
    6. 中越关系“出轨”的可能性在加大
    7. 所谓“中国海军舰艇枪击越渔船”一事纯属捏造
    8. 20世纪70年代越南南海政策与南海局势的恶化
    9. 越南一党制国家的合法性:挑战与应对
    10. 中国当代社会通史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