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建设70年
新军事变革 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 2010-08-02    作者:谢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8-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1927年南昌起义的枪声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诞生了。在22年的革命战争中,这支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1年来,人民军队再创新的辉煌。在与参与本期讨论的将军、学者们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深感人民军队83年成长历程的恢弘壮丽,也认识到全球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事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积极防御是中国军队发展的基本战略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既是中国政府在世界人民面前作出的庄严宣告,也是中国历史与国情的必然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国防与外交政策的基石,以此为基点,中国军队与国防建设只能是积极防御战略。《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家不可妄动刀兵,更不可放弃武备。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强化积极防御战略的社会基础。“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积极防御战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使人民了解国防发展现状,注重周边国家军事动态,必将构成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坚实基础。

  信息化建设是当代科技强军的关键

  在积极防御战略之下,强军需要更加优化的策略选择。“信息化”具有“机械化”难以比拟的时空优势。当前,中国军队尚未完全实现机械化,同时又必须迎头赶上信息化。“亦步亦趋”,只能落后挨打。彭光谦、柴宇球、白吕几位将军的文章,都表达出对此的冀望。柴宇球将军在文中提到:“机械化与信息化并不完全是直线相接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新战争形态的间断性、转折性往往会给原本并不先进的军队提供一个后来居上的历史机遇。信息革命为我军在不拥有充分发展的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精兵”是强军的必由之路

  在战争武器相对落后的年代,军队的数量曾经是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孙子兵法》所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就是这种战争经验的理论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工具的威力越来越大,作为军队个体之人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弱小。当军队进入机械化时代,“人海战术”已经没有意义;进入信息化时代,当更甚于此。军之强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任何一个国家的军费数量都是有限的,追求“多”必然要制约其“精”。军队人均军费数量,已经成为衡量军队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刘精松将军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军队独有的精兵之路。

  克服差距 迎接挑战 人民军队将创造辉煌未来

  徐光裕将军看到,“中国军队无论从人到物还是从硬件到软件,都远未满足国家实际的战略需求,而与世界先进强国相比,许多方面甚至存在10—20年的差距”,同时也满怀信心地展望了未来20年,认为这“是中国军队在世界军事变革的马拉松竞赛中,从第二集团有可能进入第一集团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正视差距,更应看到希望。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作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作用!希望读者关注本期特别策划,更希望读者积极参与我们的国防建设!(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1. 赵学功:抗美援朝与中国军事现代化
    2. 世界惊讶中国军费22年来首次降到两位数以下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
    4. 美军太平洋司令揣测中国海军最新实力
    5. 华媒关注解放军连环军演:寸海必争 自信应对
    6. 中国激光武器的起步
    7. 建国以来若干军事战略方针探析
    8.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9. 以信息化建设为引擎 推动检察监督现代化
    10.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信息化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