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际安全
中国面临的五大海上安全挑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10-12-06    作者:张沱生    来源:《世界知识》杂志 2010-12-06
  字体:(     ) 关闭窗口

资料图片: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在进行综合补给训练。新华社稿(刘亚迅摄)

近两年来,在亚太地区,海上安全问题引起了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明显下降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最大的海上安全关切,一直是可能因恶性“台独”事件引起、并导致美日军事介入的台海军事冲突(当然,台湾问题的内涵并不仅限于海上安全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台独”势力的发展,中国不断加强了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令人高兴的是,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明显改善与发展,台海形势日益缓和,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明显下降。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将以最大的决心与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中期目标则是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在经济、文化、社会广泛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政治对话,建立两岸军事互信,签订和平条约,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全面建立起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框架。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台海军事冲突的风险基本化解,为两岸人民最终自愿走向和平统一创造重要的条件。在此之前,为反对“台独”、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我仍须对台保持有效的军事威慑能力。

与邻国间存在的海上领土争议及海洋权益争议是中国的又一重大海上安全关切这一争议(包括对岛礁及其相关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底资源、渔业资源等方面的争议)既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相关权益,又涉及民族感情,历史与现实情况极其复杂,解决难度很大。近两年来,这一争议有再次上升的趋势。例如,在南海,中国与越、菲等国摩擦不断;在东海,中日两国最近因钓鱼岛“撞船”事件爆发了一场严重危机。但是,从总体看,东亚地区的海上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仍处于可控的状态。

对于上述争议,中国的政策坚定而明确:首先,坚持本国的相关主权与权益;其次,主张由争议各方通过和平对话而非以武力或武力威胁解决争议,反对外来势力的介入与干涉;第三,在争议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支持建立双边及多边信任措施,并主张在争议区域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今年以来,一些外国媒体宣称中国解决海上领土及海洋权益争议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这是毫无根据的。

中国坚定地支持航行自由的原则,但是坚决反对美国滥用这一原则对华进行抵近军事侦察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航行自由”为名对中国进行抵近军事侦察,近年来,这一侦察更有靠近、增多的趋势,引起了中国日益增加的关切。美国的这一错误做法与双方“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及“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的政策不符,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向中国传递出非常消极、有害的信号(即把中国视为“主要对手”或“潜在敌人”),是引发两国海上摩擦及突发事件(如2001年的EP-3撞机事件、2009年的“无瑕”号事件)的主要原因,对于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和双方建立战略互信,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坚定地支持航行自由的原则,但是坚决反对美国滥用这一原则对华进行抵近军事侦察。两国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涉及双方的航行与飞行安全,更涉及中国的国家安全。1998年两国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后,美方一直要求制订双方海上行为准则,却完全不顾及中方的严重关切,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美国逐渐减少以至最终停止对华抵近军事侦察,与此同时,双方讨论与制订必要的海上行为准则,才是彻底解决这一分歧的正确方向。

    1. 王巧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
    2. 张华臣代表:海军要向大型化信息化综合化发展
    3. 建设强大人民海军是维护海洋权益支柱
    4.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
    5. 陆海复合型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分析
    6. 中国解决陆地边界经验对解决海洋边界的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