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 2011-02-16    作者:姜异康 徐锦庚    来源:人民日报 2011-0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开拓新空间 增创新优势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胡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认真研究海洋经济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海洋经济都作出了重要部署。今年初,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全省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海洋科研力量雄厚。山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公路、铁路网络四通八达,沿海港口24个,拥有3个亿吨大港。经过多年努力,山东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其中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7000亿元。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将极大促进山东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推动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跨越。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是山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机遇,为今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注入了强大动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是发展环境的重大完善,是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这有利于我省聚集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提升和改善产业层次,带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有利于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整合开放资源,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形成对外开放的整体合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发展机遇,抓紧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力求尽快取得进展和突破,决不辜负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省人民的期望。

  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握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增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增创对外经济合作交流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组织实施一批海洋生态建设工程,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推进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协作配套水平较高的优势,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增创协调发展新优势。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姜异康)

    1. 一线贯通“蓝黄”两区
    2. 在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上取得新进展
    3. 青出于蓝的升级版
    4. 海洋经济吹响集结号
    5. 实施标准战略 发展蓝色经济
    6. 段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7. 区域规划让政府看起来很忙
    8. 发展湾区经济,都市圈规划是核心
    9. 城镇化战略将助推中国经济转型
    10. 新经济地图13个区域规划升国家战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