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唐山曹妃甸还是一个在渤海湾里沉睡了几千年的小沙岛。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集聚区。迄今为止,曹妃甸工业区累计完成投资1700多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超过900亿元,形成了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五大支柱产业。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一个正在形成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一个正在创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悄然出现在渤海之畔。
2003年,伴着通岛路隆隆的机械作业声,曹妃甸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曹妃甸人忘不了: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并指出,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努力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曹妃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艰苦拼搏,锐意进取,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建设模式,以“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一天天书写着传奇,一天天成就着梦想。
倏忽7年过去,曹妃甸捧出了一份写满“科学发展”的成绩单:填滩造地形成的170多平方公里陆域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加速布局,一个个重点企业建成投产,一座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雏形悄然而成;全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一个个先行先试从这里起步,提供着实践的模本。
①高瞻远瞩
绘就科学发展蓝图
出席2009年首届曹妃甸论坛的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莉,在参观了曹妃甸工业区后慨叹:“没想到曹妃甸的可持续发展水准这样高。”
从规划之初到全面开发,曹妃甸始终以循环经济为立区之本,着力建设一个集绿色产业、绿色港口、绿色城市于一身的科学发展示范区。
曹妃甸将临港工业的坐标定位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逐渐成为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临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曹妃甸规划构建了以五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关联产业循环配套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以精品钢项目为龙头、以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装置为龙头、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三大产业链内部,将废气、废水、废渣消化殆尽,使一些本应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在循环经济链条中脱胎换骨。
瞄准未来,谋划冲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曹妃甸应对金融危机的力作。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曹妃甸将高新技术产业列为主导产业重点规划、引进、培育,已经成为曹妃甸产业集聚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