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涌动:推进大发展的强大引擎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如果有了能源支撑,就有了加速发展的雄厚“内力”。
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新疆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主力军”。中国油气资源开发重心正加速西移,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抢滩新疆。
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一颗颗战略棋子落下,一家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进驻,投资领域遍及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矿产、太阳能、风能等领域。
如今,无论是在“塞外江南”伊犁河谷,还是在“生命禁区”罗布泊;无论是在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还是在“高原明珠”帕米尔,大企业大集团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在借助新疆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沉睡已久的新疆资源涌动不已,为新疆大发展增添了实实在在的动力。
2009年,由新疆生产或传输的油气总量达到5445万吨,占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1/4左右。独山子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迪那2凝析油气田、塔里木大化肥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竣工投产,“西气东输”二线新疆段建成通气……
沿着天山山麓,一条750千伏的“电力高速公路”正在加速延伸。今年年底,新疆电网将和西北电网联接,新疆富集的煤炭资源有望以电力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地。
站在大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新疆正在借助一切力量,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承载起我国能源接替区的重任。
开放格局:推进大发展的坚实凭借
跨越式发展不能“画地为牢”,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秉持开放的心态,在大开放的格局中实现。
近年来,自治区依托地缘、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进“内引外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目前,新疆已经与世界上1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外贸是衡量一个地区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新疆外贸总额从10亿美元到50亿美元用了10年时间;从5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用了3年时间;从10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仅仅用了1年时间。2008年新疆实现外贸额222亿美元,增长62%,比1978年增长了600倍,总额居西部12个省份第一,增幅居全国第二。新疆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与进出口总额增长同步,新疆外贸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由1981年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6758家。正是看中新疆口岸众多拥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一批沿海企业在产业升级需求和政策激励下,会聚新疆,探路中亚,使得新疆边境地区商潮涌动。
乌洽会是新疆开放格局的一个缩影。自1992年新疆举办第一届乌洽会以来,它的规模、档次节节攀升,已由当初的地方性展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乃至中亚区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经贸盛会。
站在大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新疆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营造跨越式发展的广阔舞台。
民生优先:推进大发展的民意支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享有。唯有如此,2000多万新疆人才能同心同向同调同力,以百倍努力推进大发展。
与“耀眼”的经济数据并行的是,这些年,新疆集中有限财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发展变为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2004年开始,我区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启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底,国家和自治区已累计为此项工程投入412亿元,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189.5万多户。如今,驱车穿行于南北疆密如蛛网的乡村公路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抗震安居房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2003年起,国家和自治区每年投入1.9亿元,开展边远贫困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全疆228万名贫困学生受益。2006年,新疆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实现了免费教育。两年后的秋天,我区又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从而实现了全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免费。
2009年,新疆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高达946亿元,增长30.4%,占财政支出的七成多。
玉门关外的西域,曾经令人望而断肠,连春风都不愿飞度。如今,多民族聚居的新疆得到的利好之多,可以用“春风频度玉门关”来形容。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居民发现,从抗震安居房建设、防病改水,到农村改厕、农村沼气、通电通路……国家和自治区一项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正在变成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好日子。
毫无疑问,新一轮援疆,将是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的一次援疆行动;毫无疑问,国家层面的大动员,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的大调度,必将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为民生的改善奠定新的基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站在大发展的历史节点上,2000多万新疆人当以崭新的姿态,最大限度地释放历史能量,激发现实力量,催化机遇变量,推动新疆大发展的千秋伟业,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