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重庆:直辖之路
发布时间: 2009-09-08    作者:唐润明    来源:中国期刊网 2009-09-08
  字体:(     ) 关闭窗口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得重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1929年建市以来不到70年的时间里,就曾三次被中央政府定为直辖市。

作为战时首都的首次直辖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进犯下,在淞沪战事失败已成定局、首都南京岌岌可危的历史背景下,自料首都南京难以坚守,为免作“城下之盟”及坚持“长期抗战”,遂依照先前的既定方针和政略,迅速地作出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决定,并于19371120明令发表迁都宣言,向前方抗敌将士、后方广大民众及世界各国表明迁都重庆后的国民政府“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1937121,迁都后的国民政府即在重庆简陋的新址———大溪沟四川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旧址(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地)正式办公。到了1938年夏,随着日军侵略的加紧,国民政府的临时指挥中心———华中重镇武汉岌岌可危。716,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行政院及中央党部以及国民参政会、国防最高会议从速迁往重庆”,并于次日发出紧急命令,令所有驻汉中央机关于五日内全部移驻重庆。奉此命令,先前迁到武汉的国民党各党政首脑机关及其负责人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西迁。

  与国民政府党政军首脑机关纷纷迁驻重庆办公的同时,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相继在重庆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和主要领导人也纷纷抵达重庆,先前往返于重庆及全国各地的大批知名人士和社会名流也如百川归海式地聚集重庆。

  国民党党政军中央机构及其所属机关相继迁驻重庆,使得重庆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经济文化事业迅猛发展,市区人口急剧增加,战争所带来的特殊地位和巨大变化,显示出重庆原有的市政组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形势和需要。为此,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重庆士绅胡景伊等21人以重庆既为西南重镇,又系首都所在,人文荟萃,户口剧增,事务繁重,地位重要为由,19387月向国民政府当局建议,要求改重庆为甲种市,直隶行政院。该提议案经国民参政会决议,陈准国防最高会议交行政院审议。19389,行政院第384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同意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提出的关于改重庆为行政院直属市的提案,决定:“准援照直属市组织,定名为重庆市政府,仍隶属为四川省政府,但为增进行政效率起见,必要时得迳函行政院秘书处转呈核示。”随后,重庆市政府即遵照行政院“准援照直属市组织”的要求,渐次扩大市政府组织。19394,国民政府行政院向国防最高委员会提议称:“查重庆市向为西南重要商埠,现已蔚成政治文化中心,该市政府虽系援照直隶市组织,因事务日繁,其行政系统及政权,亟须明确规定,以资运用。兹为促进行政效率,适应实际需要,拟即将该市改为直隶于行政院之市”。该提议得到了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批准,从而完成了改重庆为行政院直属市的法律程序,所余的就只是待机公布了。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所实施的“五三、五四大轰炸”,给重庆城市和重庆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惨重牺牲,重庆人民于大轰炸下表现出镇静、同仇敌忾与团结一致。为树立抗战信心,鼓舞人民斗志,国民政府于“五三、五四大轰炸”的次日(55),毅然决然地发布了改重庆市为国民政府中央直辖市的“渝255号”训令,内称:“查重庆市现经改为直隶于行政院之市,应即通行饬知。除明令公布并分令外,合行令仰知照,并转饬所属一体知照。此令!

  至此,重庆实现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直辖。

鲜为人知的第二次直辖

  19491130,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所部第十一、十二、四十七军的五个营进入重庆市区,从而宣告了国民党政府苦心经营了十余年的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重镇———重庆,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党中央在全国各地实行大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制度,相继建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等大行政区,并在各大行政区内设立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实施对各大区的行政领导。重庆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即决定正式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1949122,任命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并责成其根据《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的基本精神,结合西南实际,开始筹建西南军政委员会及其内设组织,行使地方政权机关的职能。

  解放初期,重庆的行政区划没有明确的定位,但却是西南地区党政军最高首脑机关的所在地。1951214,政务院批准发布了修改后的《西南军政委员会组织条例》。该条例明文规定:一、西南军政委员会“为西南区所辖省(行政区、市)高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并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地方政府工作之代表机关”;二、西南军政委员会所辖区域为“云南、贵州、西康三省,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行政区,重庆一直辖市及西藏”。至此,解放后的重庆市,才有了其行政区划的第一次明确定位———西南大区直辖市。

  1952年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初步完成和各种社会改造运动的基本结束,全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即将开始,为加强中央的集中领导,同时也加强省、市一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和责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19521115召开的第19次会议,决定:“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大区行政委员会是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该地区进行领导与监督地方政府的机关”,而不再作为地方最高政权机关。并要求“这一改组至迟应在1952年年底完成”。1953117,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任命刘伯承为西南行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熊克武等9人为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的管辖区域与西南军政委员会管辖的区域一样,只是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行政区合并成了四川省,驻地仍在重庆。因此,此时的重庆,仍为西南大区直辖市。

  1953312,中央决定将重庆等10个大行政区区辖市,“一律改称为中央直辖市……其等级编制不变,仍由各该市所在地之大区行政委员会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进行领导与监督。”至此,重庆在解放后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直辖市,若加上原属中央直辖的北京、天津两市,此时全国共有12个中央直辖市。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4619,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明文规定重庆等11个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重庆市并入四川省的建制。

  遵照中央的指示和安排,重庆市于195471正式由中央直辖市改为四川省辖市,并入四川省建制。至此,重庆的第二次直辖宣告结束。

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工程,造就了重庆的第三次直辖

  重庆一直是四川省管辖下的最大一个城市,国家也是对重庆一如既往的重视,“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更是加大了对重庆的各种投入和建设。为更好地发挥重庆这一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983,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从1984年开始,对重庆实行第三次计划单列,赋予重庆省级经济管理的权限并辟重庆为外贸口岸。与此同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10余年里,更是多次指出,要研究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的问题,要研究发挥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关三峡工程建设论证时,邓小平又提出了以重庆这个大城市带动三峡大库区移民及开发建设的战略构想,并多次对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讲,要考察和论证重庆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东向西转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相继提出并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从“九五”计划开始,党中央又确立了中西部发展战略。而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又处于三峡经济区的中心,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左传右递的枢纽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党中央逐步把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968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重庆设为直辖市。为保证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同年95,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共四川省委委托重庆市代管涪陵市、万县市和黔江地区的请示》。915,重庆市正式代四川省对“两市一地”行使党政、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管理职能。与此同时,为解决代管后重庆市农村人口增多,面积大、移民任务重等问题,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增设了移民、扶贫、农业和农村工作机构,为直辖市的正式设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97年年初,国务院认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条件已经具备。227,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议案指出:“为了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且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同时解决四川省由于人口过多和所辖行政区域过大、不便管理的问题”,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314,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至此,重庆完成了第三次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的法律程序。

  直辖后的重庆,为中国中央政府所辖的第四个直辖市,也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其总面积约8.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002,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中国档案》(城市·文化)2008.06;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400038)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