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西藏
2009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面对挑战 逆势上扬
发布时间: 2010-01-09    作者:罗辉 李柯勇 拉巴次仁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0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西藏在新的起点上迈进”

  2009年12月下旬,拉萨朵森格路上的“蓝盾儿童商场”重新开业,这标志着在拉萨“3·14”事件中被烧的商家已全部恢复营业。“蓝盾”的售货员卓玛说:“经过装修,商场提高了档次,现在生意比‘3·14’事件之前还好。”

  在著名的八廓街上,开藏香店的扎西平措不肯向记者透露他的“商业机密”,只是憨憨地笑着说:“现在拉萨是最安全、最适合赚钱的地方。”

  “3·14”事件后,西藏经济一度增速下滑,旅游业发展几乎停滞,外来招商引资、社会投资大幅下降。一年来,面对多种挑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2009年,西藏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预计达到437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两个百分点。

  最典型的是旅游业。曾遭受拉萨“3·14”事件重创的西藏旅游业,在当地政府加大促销力度、重塑旅游形象的艰苦努力下,2009年强劲反弹,接待国内外游客预计达到5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2.4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游客们那一张张洋溢着新奇和喜悦的面孔,是西藏经济社会恢复平稳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新年元旦期间,站在号称“中国最美雪山”的南迦巴瓦峰下,北京游客张小静说,没想到,在深冬季节不约而同来这里徒步旅游的竟有几十人。

  旅游业的恢复直接带动了西藏百姓增收。2009年全区有4.2万名农牧民参与了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收入2.6亿元,1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

  与此同时,一批事关西藏长远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在2009年相继开工,西藏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日喀则和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阿里昆莎机场校飞成功,多条干线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进展顺利。旁多水利枢纽等一批骨干项目开工,藏木电站建设深入推进。世界海拔最高、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物流中心——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现在,西藏已经在新的起点上发展、迈进了。”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西藏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向心力没有变。通过‘3·14’事件,西藏各族人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

   2009年5月18日,首批出口美国的11340箱拉萨青稞啤酒通过青藏铁路列车发往天津新港。这是工作人员在拉萨火车站货运站装运青稞啤酒。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