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不情愿的让步: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1969~1971)
发布时间: 2016-05-09    作者:孙翠萍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5-01-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纺织品产业是工业革命以来最早发展的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和保护。台湾地区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约占台湾纺织品出口值的三分之一。美台围绕纺织品贸易谈判的过程漫长而琐细。台湾当局在两岸分离、依附于美的历史条件下,就纺织品贸易与美国进行的谈判历程充满艰辛。1971年,美国得以在东亚地区与台湾首先达成协定的原因就在于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局势的演变对于美台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受"联合国席位"、"冲绳归还"等多重因素的掣肘。日本在与美国纺织品贸易谈判过程中止步观望,客观地将台湾推到台前。台湾对美国的依赖降低了其纺织品贸易谈判的筹码。美国政府以台湾为切入点,将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贸易谈判逐一解决。当美台在经济领域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在政治上处于劣势的台湾当局,虽做出诸多努力,也只能别无选择地作出让步。 

  全文见附件 

  1. 不情愿的让步_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_1969_1971_孙翠萍.pdf
  1. 美国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2. 美国学术界关于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的研究
  3. 美国智库中国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
  4.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与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思考
  5.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三种思维
  6. 社会变迁中的台湾农村社区营造
  7. 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8.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的政治化倾向研究
  9. 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维护的应对
  10. 台湾青年学生与保钓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