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观察
以“精致社会”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韩庆祥    发布时间:2019/03/19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一级教授 韩庆祥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一词贯穿始终。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为追赶西方而注重“快”“大”“多”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话,那么,当中国进入由大到强的历史发展阶段,就必须要注重“精致”,即通过“精心、精细、精准、精深、精练”性的系列行动,为人民、为社会提供具有“精巧、精彩、精品、精美、精华”性的社会公共产品,这是实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大国成为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势所趋。

  精致,既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运,也关乎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更涉及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消费社会供给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这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够达到精致的程度,人们就会感到幸福、安全、美好。如果中国能把许许多多的产品做得精致,一个强大的中国就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我国该到重视“精致”的时候了,每一个中国人也应能认识“精致”,能理解“精致”的重要意义,能为建设“精致社会”增砖添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了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但是,我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进行的许多活动都不是少而精、小而精、细而精,而是多而粗、大而粗、快而粗。这与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相距甚远,必须尽快尽力解决。为了解决我国整个社会普遍存在且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精致”短板,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积极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为了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使国家强起来,建议积极推动建设“精致社会”。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积极推动“精致行动”,真正解决说了不做、知行不一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难以达到行为自觉,建设“精致社会”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架在空中,难以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知行合一、狠抓落实,注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踏石有印、抓铁有痕”“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成就斐然。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在“落实”“执行力”“实践行动”问题上,与党中央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和核心理念问题,使思想认识有高度;解决学懂弄通问题,使学习有效果;解决利益问题,即“小我”和“大我”的关系问题,在工作中讲大局;解决制度问题,用制度保证好贯彻落实问题,使制度有硬度;解决好结合点问题,使贯彻落实有抓手;解决用人问题,使贯彻落实有力度;解决能力问题,使贯彻落实有深度;解决工作的主动性问题,使贯彻落实有强度;解决对党忠诚的问题,使贯彻落实有韧度。

  第二,积极培育“实证分析思维”,使人们注重对事物各个部分和细节的分析。细节决定成败。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自觉培育人们的实证分析思维,久久为功,使人们养成自觉注重具体细节的习惯,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第三,积极把中央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只有注重“稳”,才能专注一事,并精打细敲、精雕细刻,把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这是达到“精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正做到“精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第四,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少而精、小而美,避免多而粗,把高质量发展落细落小落实落精。“工匠精神”就是精致精神。我们已经走过注重“量”“快”“大”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楼大厦”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我们要进入注重“质”“稳”“细”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对“高楼大厦”进行精雕细刻、慢慢打磨的精装修。这时,我们要自觉确立“少而精”“少而美”的理念,发挥“工匠精神”,把任何事情尤其是制造业做到“精致”。

  第五,把“精致理念、精致精神、精致思维”推广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推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积极构建“精致社会”。

  在经济领域,注重“精致产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就是制造业以及所生产的所有物质产品,都要花精力精心经营,做到精细、精准、精深,为人民、为社会提供“精致产品”即精品。

  在政治领域,注重“精致构建”。要花精力来精心、精细、精深地经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尤其要“精致构建”协商民主理论。要针对中国的民主法治问题精准发力,既确定中国式协商民主的理念、内涵、思想、方式、路径和意义,又要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理念、内涵、思想、方式、路径和意义。

  在文化领域,注重“精心耕犁”。既要花精力“精致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又要精心、精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在社会领域,注重“精致治理”。即切实及时提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制度安排、政策和措施,并通过社会的“精致治理”,给人民群众供给“精致公共产品”,真正解决“精致供给”问题。这些公共产品主要包括:精致的教育、精致的医疗、精致的环保等等。目前,教育中的粗放型现象较为严重,要在精致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合格型人才上下功夫。为此,从录取、教材、教师、课堂、成果、考核、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精致设计。针对医疗中的粗放现象,医疗系统要在医生、把脉、药方、检查、治病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精细设计,真正达到精准治病。

  在改革领域,注重“精致改革”。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不够精致精细;有些地方、部门打着改革旗号,天天“改”经常“动”,致使改革出现“多动症”,只注重改了多少,而不注重改的效果如何,进而出现“改革疲劳症”,这是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不精致且达不到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建议守正改革。守正改革即“守正性改革”,就是先守正,把守正作为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改革不是损害守正,是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正”;守正也不是不进行改革,而是使改革向“守正”方向相向而行。这就要求对改革进行精心、精细、精准、精深即“精致”性顶层设计,并进行精心、精细、精准、精深即“精致”性实施落实。

  在学习方面,推广“精致学习”。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必要途径。通过学习,确确实实地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和部门学习活动的安排“政出多门”,资料过多过厚,许多人不读所发放的书,造成书本资源浪费;一些人学而不透、食而不化;一些人学而不做。因此,没有取得应有的学习成效。这一问题不解决,会造成“学习疲劳症”。在学习问题上应实施和推广“精致学习”:统一部署,避免“政出多门”;发放的学习资料要少而精;倡导采取静学、行学、实学、景学、精学等多种学习形式;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并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