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若干前沿问题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
发布时间: 2009-06-30    作者:李文    来源:《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 2009-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不论从军事史研究还是从政治史、国际关系史研究来说,抗美援朝战争研究都属于成果较多、研究较深的领域。有人认为,中共中央出兵的决策是错误的,是在苏联领导人鼓动下毛泽东的个人决断;抗美援朝得不偿失,既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又贻误了解放台湾的时机。但学术界绝大多数人在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重大意义等问题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认为:朝鲜内战爆发是其国内一系列武装冲突扩大和升级的必然结果,由于随后美国的武装干涉,才使之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和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正是因为战争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才答应了朝方的参战邀请。斯大林虽然提出过由中国出兵支援朝鲜的建议,但在他不履行出动空军掩护的承诺、并对中国是否应出兵发生动摇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仍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中国人民为此固然做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但这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也体现了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打出了国威军威,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也为后来的经济建设赢得了长期的和平环境。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积累了现代作战的经验,推动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事变革;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使全国出现了空前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不但没有影响国民经济恢复,反而促进了经济生产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至于解放台湾被推迟,并非因为我国出兵抗美援朝的结果,而是由于朝鲜内战爆发之后,美国即出兵武装干涉,严重威胁到我国东北地区安全,迫使我国防重点北移;同时派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挠我解放台湾所造成的。(参见齐德学、郭志刚《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