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若干前沿问题
关于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造和批判运动
发布时间: 2009-06-30    作者:李文    来源:《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 2009-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关于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造和批判运动,主要包括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此后几年陆续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以及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胡风文艺思想等的批判。学者们对这些运动的研究,既注意到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注意到中共对知识分子认识的转变和政策调整的曲折性。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思想改造问题,既非建国后才提出的,也不只是针对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基本目的是要将广大知识分子转化为新中国各项变革和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也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广大知识分子中肃清封建主义流毒和帝国主义奴化影响,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和学习,是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是,由于这些批判和改造以政治运动形式出现,所以存在混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界限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深刻的。关于这些事件,近年也有不少亲历者的回忆文字问世。有学者提出,史学工作者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要警惕某些文字中所掺杂的个人恩怨。(参见孙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刘建美《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研究述评》;刘仓《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研究述评》;张星星《胡风事件研究述评》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