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派斗争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打退了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也影响了中国数十万知识分子的命运,更深深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其后来的政策变化,因而成为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的讨论中,整风与反右的关系是争议较大的问题,焦点集中在毛泽东发动全党整风运动的初衷是否为了反右。有的人认为,整风就是为了反右,是一场“阴谋”。但多数人认为,整风与反右没有必然联系,整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反右,其转为反右与进入鸣放阶段后的事态发展有关。那时,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向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对这种进攻进行反击,以稳定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必要的。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把一大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关于扩大化的原因,综合起来有如下看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发展,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对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法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素质较低;划分右派分子的明确具体标准下达不及时;把整风和“肃反”捆在了一起;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机制不健全,等等。(参见魏继昆、谈家水《反右派斗争研究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