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若干前沿问题
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布时间: 2009-06-30    作者:李文    来源:《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 2009-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近三十年来,对这一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在1988年和199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和20周年之际,中央和地方都有纪念活动和规模不等的学术研讨活动,催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关于三中全会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对邓小平和陈云等党的领导人为此而做出的卓越贡献,大家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从学者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高度评价。学术界普遍认为,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为三中全会定了调,可以视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但对这一报告的起草过程和起草者,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此外,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还有不同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有人则认为三中全会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初步确立。再如,尽管学术界普遍以三中全会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者认为,新时期的起点应当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三中全会前的两年并非徘徊不前的两年,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即始于此,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显示学术界对三中全会的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参见李正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