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实践 >> 治国理政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11):实现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幸福
发布时间: 2017-06-0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2016-02-26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从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以来,这一全新的政治理念,已逐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

  在近现代史上,无数有识之士不断追问:中国如何实现长治久安,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化?本届中央给出的这个答案、作出的诸多探索,已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摆到了很高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此做过解释。他说,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他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非常重视。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他主讲的就是这个话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等多个重量级会议上,他都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强调。而在出访德国、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时,他还向海外专门做了介绍。

  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就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而不是推进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改革,就是从总体角度进行的考虑。

  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意味着既要从历史中找答案,也要在现实中去探索。

  中国在不断从自身历史中寻找经验与智慧。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以及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而对于实践探索,习近平说,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在不断改革中推进

  在许多专家看来,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追求,可以与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持续追求现代化的历程联系起来。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就认为,这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树立的新的发展目标。

  完成这个任务、实现这个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强调说,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如何完善?这两年,在制度建设上,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中国不断锐意进取。本报记者检索发现,在过去两年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中国领导人多次直接提及这些改革实践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归根结底,正如习近平所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