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12-11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与之相联系,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的研究和讨论逐渐兴起。深入剖析国内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进一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般来说,“中国模式”也称“中国道路”或“中国经验”,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及其原因的描述与总结。国内外对“中国模式”内涵与特征的理解虽然立场不同、角度不一,但普遍看到了中国在体制方面的巨大优势,也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的正确发展策略。

  “中国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从分配角度来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实行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的双重调节模式;从统筹国内外发展角度来看,实行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强调全方位开放的模式。

  “中国模式”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灵活创新模式。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寻求公正与高速增长相结合的创新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在这种模式中,创新和试验是灵魂,强调因时而异、灵活变化,不强求划一。还有学者从八个方面概括了这一特征:有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有效的政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先试验,然后逐步推广;集中精力关注民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行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确立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注重轻重缓急、逐步积累;既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高效率,又保证社会总体公正;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

  “中国模式”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综合发展模式。有学者指出,“中国模式”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具有浓厚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发展布局上,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方式上,坚持渐进式改革;在发展路径上,依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来实现发展;在发展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学者认为,不论是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优势的角度分析,还是从综合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模式”这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如果说存在一个“中国模式”,那么,这个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确看待国内外对“中国模式”的讨论

  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有着复杂的背景。这其中既有真知灼见,也不乏误读;既有真心赞美,也有故意夸大。面对这些讨论与评价,我们应采取理性的态度,保持清醒的认识。

  面对各种肯定和赞扬,我们应保持清醒和谨慎的态度。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在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消除贫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新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中国模式”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也激发了世界关于制度的丰富想象。但是,从根本上说,发展方式是多样的,每个国家都应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不会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也不会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应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成绩。

  面对一些西方舆论的干扰甚至诋毁,我们应坚定信心,不为所惑。少数西方学者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观,或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提出“中国责任论”;也有人故意漠视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鼓吹“中国崩溃论”;还有人歪曲“中国模式”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带来的变化,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针对这些干扰甚至诋毁,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宣告,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我国实际,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这条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适应时代要求,对于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非坦途,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是说明我们还在探索,说明改革还不够彻底。这些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不会对他国造成威胁。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国愿意承担应尽的责任,但不能超越发展中大国的现实国情和国力。

  (执笔:黄守红 傅菊辉 易大东)

  

    1. “中国模式”不能有效解释中国经验
    2. “中国模式”之我见
    3. 徐崇温:对“中国模式”,有四个误解
    4. “中国特色”比“中国模式”的提法好
    5. 中国学者反对西方“中国模式”论
    6. 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7. 近10余年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研究述评
    8. 近十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研究述评
    9. 中国当代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研究述评
    1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