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争鸣
学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争鸣
发布时间: 2010-09-28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9-02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年来,随着学术争鸣的活跃,对袁世凯的评价渐趋多元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颜军在《改革家?窃国大盗?——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研究新综述》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新评价大致可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考辨史料,对袁世凯的历史定位做具体评价。袁世凯的历史活动存在不少模糊不清之处,如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以往多认为他是混入维新队伍里的两面派,其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考辨史料,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房德邻赞同此前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的观点,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甚至袁世凯当时确有保全光绪之意;戴逸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但当政变发生后,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杀。林克光、茅海建等亦持类似看法。这种依据史实、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和此前全盘否定袁世凯有很大不同。

  第二类,肯定袁世凯对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往对袁世凯在近代改革中的活动,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视其为抵制革命、加强统治的骗局。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客观评价。如侯宜杰肯定了袁世凯创办巡警、整饬吏治、提倡实业、广兴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马小泉认为,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对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英认为,袁世凯推行的重商保商等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清末的袁世凯已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大官僚。作为当时过渡性时代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化的一部分官员的代表。 

   第三类,为袁世凯辩解、正名。一些人认为,以往对袁世凯的评价,存在着全盘否定、苛求古人的错误,对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评价和看法。如祝曙光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并不完全出于他的个人主观愿望,而是有现实基础不能过高地估计袁世凯称帝的危害性;季云飞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论断违背基本历史事实,这种一刀切式的史学研究方法必须摒弃;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甚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北洋时代的成长,也和袁世凯北洋政府宽松的文化政策、社会改革不无关系。但这些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认为理论错误,违反史实,是非颠倒。

    1. 重评袁世凯不可矫枉过正
    2. 春半如秋意转迷 梁启超民初归国的心路历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