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克劳斯·施瓦布: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5-23    作者:何宗渝 王亚光 马姝瑞    来源:新华社 2011-05-2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均衡发展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

  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9月14日至16日在大连举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近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和本次论坛主题、目标阐述了他的观点。

   记者:有人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也有人认为我们仍在复苏过程中,您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施瓦布:我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仍非常脆弱,不同国家也情形各异。总的来看,传统的工业国家正努力摆脱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增长率较高的新兴国家却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货膨胀、经济泡沫等老问题,所以我认为全球经济存在两个“疲惫的世界”。各国通胀程度不同,增长速度有别,负债情况各异,情况非常复杂,我也不知道未来世界经济能否回归到强劲和包容性的增长。

   记者:有人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刺激经济,有人认为是推行绿色低碳技术,有人认为是防通胀,您认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施瓦布:我想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偏废,而是要努力做到平衡,要更加注重增长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同时,我们还要偿还过去的旧账,投资要更多倾向于绿色经济和社会服务,要努力降低债务、防止通货膨胀。总之,就是经济政策如何平衡的问题。

  记者: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对全世界意味着什么?

  施瓦布: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震惊全球。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9年,中国30多年来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的世界里,中国发生的事情与其他国家都密切相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应只关注自身命运,还要考虑全世界共同的命运。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看,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大国,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事务中做出更大贡献,也是中国面临的考验。

   记者:那您如何评价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

  施瓦布:我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依靠两种途径:一个是自上而下靠政府政策推动,另外一个自下而上由企业推动。在第二种途径中,中国已表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中国不仅是在绿色技术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在许多节能技术领域中国也是领先者。在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中国伙伴的交往中,谈得最多的就是他们采用了多少绿色技术,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倍感振奋。

   记者:包括一些中国官员在内的人士都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施瓦布:我知道中国正面临特殊的挑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经济包含两种成分——发达部分和欠发达部分。但我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中国的政策目标是要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种均衡不仅包括富裕和贫困省份之间的均衡,还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均衡,也包括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均衡。

   记者:过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资源消耗,而近几年这些优势正在减弱。面对这种挑战,您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撑点是什么?

  施瓦布:以前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大规模生产的低技术含量产品很快占据了国际市场,但由此获取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越南等国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中国每年毕业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需要的是质量更高的工作,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也提到要在发展高科技基础上加快工业化进程。尽管中国目前被看作一个加工制造大国,但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技术研发力量将非常强大,而其他国家必须适应中国带来的竞争格局变化。

    1. 20世纪的资本主义是否适合21世纪
    2.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蔡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4. “全面两孩”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5.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促进社会与人口均衡发展
    6. 翟振武:“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7. 推进均衡发展 保障流动人口权利
    8. 如何实现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
    9. 促进地区间服务业均衡发展
    10. 胡靖:追求均衡发展与可持续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